學名
Ventrifossa nigrodorsalis  
發音 
Ventrifossa nigrodorsalis黑背鰭凹腹鱈
by: 邵廣昭
命名者 Gilbert & Hubbs, 1920 棲息深度 270 - 700公尺
中文名 黑背鰭凹腹鱈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鼠尾鱈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15 Macrou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黑背鰭凹腹鱈 
最大體長 3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鱈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菲律賓棉蘭老島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邱美倫(2002)碩士論文;Fish of Japan(Nakabo, 2002)  Gilbert, C.H. etc. 192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7974 ASIZP0066903 ASIZP0067969 ASIZP0068041 ASIZP0068314 ASIZP0070715 ASIZP0700133 ASIZP0700177 ASIZP0803730 ASIZP0803802 ASIZP0913730 ASIZP0913802 NTUM02155 NTUM06124 USNM00149460Paratype  
英文俗名 Spinaker grenadi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型延長,側扁。頭部中大型。口大,下位,頦部有一長鬚;上頜多列排成寬齒帶,下頜則為窄齒帶,內側齒不特別大於外側齒。鰓被架 7;鰓耙數1-3+12-13。體被中小型鱗,鱗棘長而尖,多列且密集排於鱗片上;第一背鰭基底後方具無棘鱗區;第一背鰭中部至側線之鱗列數5-5.5。肛門離臀鰭稍遠,發光器短小,位於兩腹鰭基底之間,約略分為兩部份,前端為黑色小圓斑,後端為半圓形,緊位於肛門前。第一背鰭具硬棘II,第II硬棘前緣呈鋸齒狀。體為銀灰色,鼻吻部邊緣有黑邊延伸至眼眶上緣;第一背鰭中段有一大黑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水深270-700公尺砂泥底水域。屬深海底棲性魚。肉食性魚類,以小型蝦、蟹為主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南部、印尼、菲律賓、臺灣及澳洲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及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