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ynchiropus ocellatus  
發音 
Synchiropus ocellatus眼斑連鰭䲗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Pallas, 1770) 棲息深度 1 - 30公尺
中文名 眼斑連鰭䲗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鼠䲗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53 Callionym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眼斑連鰭䲗 
最大體長 8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老鼠、狗圻 
世界分布 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印尼摩鹿加群島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6)  Pallas, P. S. 176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4924 ASIZP0056860 ASIZP0057599 ASIZP0057627 ASIZP0059115 ASIZP0059277 ASIZP0059300 ASIZP0073431 ASIZP0073439 ASIZP0915987 NMMBP02507 NMMBP06609 NMMBP06609B NMMSTP00921 NTOUP200801-056 NTOUP201006-330 NTUM06464 NTUM06873  
典藏基因2010-08-11,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Scooter blenny; Ocellated dragonet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頭部稍縱扁。枕骨區平滑。鰓孔稍側位。前鰓蓋骨強棘末端向上彎曲,強棘腹緣及基部平滑無棘,背緣具一彎曲棘突。側線從眼延伸至尾鰭第四分叉鰭條末端,枕骨區具一橫向側線,將體兩側側線相連。雄魚第一背鰭高,但不延長成絲狀,雌魚第一背鰭低;通常背鰭與臀鰭鰭條均分支;尾鰭圓形。保存標本頭及體側具不規則之棕色斑, 雄魚頭側具一眼斑,且第一背鰭具3-4個眼斑,眼挺另具數條暗色弧線;雌魚第一背鰭全黑,鰭緣白色;第二背鰭具向後斜紋,並散布白斑;雄魚臀鰭深色,鰭緣淺白,鰭膜具白斑,而雌魚臀鰭具向前之暗斜紋;尾鰭淡色,雄魚散布暗點,雌魚則排列成二橫列。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潟湖與臨海礁石的沙地。也被發現於掩蔽的岩石礁石棲地幾公尺深度處,通常形成小的鬆散魚群。 

地理分布

分布於太平洋區,由日本南部到馬貴斯群島。臺灣分布於南部、西南部、小琉球、綠島及蘭嶼等。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體色豔麗,可做為觀賞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