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amariscus triocellatus  
發音 
Samariscus triocellatus三斑沙鰈
by: 邵廣昭
命名者 Woods, 1960 棲息深度 3 - 30公尺
中文名 三斑沙鰈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冠鰈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99 Sama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三斑沙鰈 
最大體長 9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小琉球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馬紹爾群島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Randall et al.,1990);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Gosline, W.A. etc. 1960 Randall, J. E., G. R. Allen etc. 1990 
典藏標本 ASIZP0056231 ASIZP0056232 ASIZP0056233 USNM00286584  
英文俗名 Threespot flounder; Three-spot righteye flound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橢圓形,背、臀緣呈弧形,標準體長為體高的2.4-3.1倍;兩眼均在右側。頭小,圓鈍,腹緣圓滑,背緣較凹。吻稍長於眼徑,眼間距小且具鱗片。口小,傾斜,對稱;上頜達眼前緣;齒呈絨毛狀,前側齒2列,後側齒不連續。鰓耙薄且小;兩側被櫛鱗,鰭皆裸露;側線直線狀,在胸鰭處稍上揚,側線鱗數71-76。背鰭正常,起點在眼之前,軟條數62-70;臀鰭軟條數47-56;胸鰭第1鰭條呈絲狀,等於頭長,或略長於頭長,軟條數5;尾鰭尖圓形。體淡褐色,體側散布不規則的淡色或暗色雲狀斑,側線下方有3個大環形斑,奇鰭佈滿小斑點,胸鰭淡黃褐色,後半部暗色;盲側體白色或灰白色。

棲所生態

沿岸底棲性魚類,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或潟湖的礁砂區,亦常平貼於礁石上。以底棲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印度洋,東至夏威夷及社會群島。臺灣主要分布於南部及小琉球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底棲魚類,隅被潛水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