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ternoptyx diaphana  
發音 
Sternoptyx diaphana褶胸魚
by: ©Love, Milton
命名者 Hermann, 1781 棲息深度 400 - 3676公尺
中文名 褶胸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褶胸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80 Sternoptyc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褶胸魚 
最大體長 5.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斧魚、海洋斧魚、銀斧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大洋、深海  模式種產地
巴拿馬 
同種異名 Sternopteryx diaphana   
參考文獻 張君欣碩士論文(2004);Fishbase(2004) 
典藏標本 ASIZP0057290 ASIZP0063035 ASIZP0063036 ASIZP0063037 ASIZP0063038 ASIZP0063039 ASIZP0063041 ASIZP0063042 ASIZP0063043 ASIZP0063044 ASIZP0063045 ASIZP0063055 ASIZP0066990 ASIZP0067685 ASIZP0067687 ASIZP0067694 ASIZP0074765 ASIZP0074827 FRIP00709 FRIP01233 FRIP03098  
英文俗名 Diaphanous hatchet 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中等大小的種類。鮮少超過50mm SL。D10﹔P 10﹔V 5﹔A 10-14﹔GR 7﹔脊椎骨29-30。軀幹寬,它的高通常稍微大於它的長。背刀上的棘長,它的長度大於或等於背鰭長。臀部發光器後的臀鰭支鰭骨短,臀上發光器位置約為小於#1ACA腹緣至體中線的一半距離。前頜骨短,上頜骨寬而長。齒小。較前面的鰓耙齒板有6個低矮的棘狀脊。後腹棘及臀部支鰭骨棘較此屬的其他種類短。銀色體表黑色色素比例較低,主要集中於頭部及背側形成側色素條,軀幹較亮;另外,尾鰭基部邊緣有寬帶。

棲所生態

大洋性中層魚類,成體無明顯的垂直迴游。一般生活於水深500-800公尺間。以橈腳類、端足類、介形蟲、磷蝦和小魚等為食。 

地理分布

全球性種類,分布極廣。臺灣分布於東北、西南、東南部及東沙群島西南海域等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