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athytroctes microlepis  
發音 
Bathytroctes microlepis小鱗淵眼魚
by: ©Dolgov, Andrey: PINRO, Murmansk, Russia
命名者 Günther, 1878 棲息深度 1100 - 4900公尺
中文名 小鱗淵眼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黑頭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71 Alepocephal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小鱗淵眼魚 
最大體長 3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黑頭魚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葡萄牙文森特角 
同種異名 Bathytroctes danae, Bathytroctes grimaldii, Grimatroctes bullisi, Grimatroctes grimaldi, Grimatroctes grimaldii, Grimatroctes microlepis   
參考文獻 Sazonov, Y. I. 1999. On the revision of the genus Bathytroctes Gunther (Alepocephalidae): a review of the abyssobenthopelagic forms (previously referred to the genus Nomoctes) with a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Journal of Ichthyology, 39 (9): 699-712; Yeh, H.-M., Lee, M.-Y., And K.-T. Shao. 2006. Ten Taiwanese new records of alepocephalid fishes (Pisces: Alepocephalidae) collected from the deep waters by the RV Ocean Reaearcher I. 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Society of Taiwan. V. 33(3):265-279.   Günther, A. 1878 
典藏標本 ASIZP0061760  
英文俗名 Smallscale smooth-head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而側扁。頭中等大小。眼大。吻短且吻端圓鈍;上頜邊緣由前上頜骨構成,上頜後緣約達眼眶後緣,上下頜骨具發達齒列。鰓條骨7。體被圓鱗,易脫落,鱗片小,頰部以及鰓蓋部位不具鱗片,橫列鱗片較側線鱗多10枚,側線非常明顯而發達,並且呈現黑色。具發光器。背鰭和臀鰭位於身體的後端靠近尾柄的位置,背鰭起點在臀鰭起點前方,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16,臀鰭軟條14-18;腹鰭小,位於體中部稍前;尾鰭深叉。體色為深褐色,頭部顏色略深。

棲所生態

為棲息於水深1100-4900公尺深的深海魚類,生態習性所知甚少。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球溫帶至熱帶海域,臺灣則分布在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深海魚類,不具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