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Neenchelys parvipectoralis
Neenchelys parvipectoralis微鰭新蛇鰻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Chu, Wu & Jin, 1981 棲息深度 100 - 300公尺
中文名 微鰭新蛇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蛇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1 Ophich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微鰭新鰻 
最大體長 24.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微鰭新鰻、鰻仔、硬骨篡、篡仔、硬骨仔 
世界分布 臺灣至南中國海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西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中國福建平潭島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Ho, H.-C. , D. G. Smith, S.-I Wang, K. T. Shao, Y.-M. Ju and C.-W. Chang (2010)Specimen catalog of pisces collection of National Museum of Marine Biology and Aquarium transferred from Tunnghai University and Aquarium. (II) Order Anguilliformes. Platax v. 7: 13-34;中國動物誌-硬骨魚綱鰻鱺目 背棘魚目(張春光等, 2010)  
典藏標本 ASIZP0071605 ASIZP0071608 ASIZP0080509 ASIZP0807654 ASIZP0807660 ASIZP0807661 ASIZP0917654 ASIZP0917660 ASIZP0917661  
英文俗名 Snake eel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為鰓孔處體高的25.0-28.0倍,為肛門處體高的23.0-24.0倍,為頭長的8.6-9.2倍,為尾長的1.6-1.7倍;頭長為胸鰭長的11.7倍。吻長為眼徑的2.1-2.2倍。體延長,軀幹部圓柱形,較寬大,尾部側扁。頭短小,尖錐形。吻短,尖突。眼很小,位於上頜中點後方。口大,口裂伸達眼的遠後方。上頜長於下頜。前頜骨齒外露;頜齒長錐形,上下頜各1行,前方齒較大;前上頜骨齒2顆,左右排列;前鋤骨齒排列緊湊,具齒3顆,呈1行排列,隨後左右各1顆,後方齒排列稀疏,具齒3-5顆。肛門位於身體中部之前。背鰭起點在胸鰭後端之遠後方;背、臀鰭較低,與尾鰭相連續;胸鰭不發達,極小,長度稍小於鰓孔;尾鰭細小,上下葉等長。酒精浸泡標本的頭和體側淺褐色,背腹部稍淡;背鰭和臀鰭的後半部及尾鰭邊緣黑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沙泥底海域,一般棲息深度在100-300公尺間。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臺灣海峽及南中國海。 

漁業利用

無任何漁業利用,僅具有研究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