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seudocoris aurantiofasciata
Pseudocoris aurantiofasciata橘紋擬盔魚
by: ©Randall, John E.
命名者 Fourmanoir, 1971 棲息深度 2 - 45公尺
中文名 橘紋擬盔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隆頭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2 Lab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橘紋擬盔魚 
最大體長 2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橘紋擬鸚鯛、橘色龍、汕冷仔、丁斑(臺東) 
世界分布 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法屬波利尼西亞土阿莫土群島 
同種異名 Pseudocoris aurantifasciata, Pseudocoris aurantiofasciatus   
參考文獻 Fishbase(2006);Lieske, E. and R. Myers, 1994. Collins Pocket Guide. Coral reef fishes. Indo-Pacific & Caribbean including the Red Sea.. Haper Collins Publishers, 400 p  Fourmanoir, P. 1971 
典藏標本 ASIZP0071667 ASIZP0802509 ASIZP0802510 ASIZP0804983 ASIZP0912509 ASIZP0912510 ASIZP0914983 FRIP21106 FRIP21345 NMMBP02193 NMMBP02206  
典藏基因2011-01-15,張家豪,CO1,%
英文俗名 Rust-banded wrass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型,側扁;口端位;上下頜前方各具一對犬齒,其餘齒圓椎狀,小而同形。D. IX, 12;A. III, 12-13;P. 13;L.l. 69-78;背鰭第I與第II棘靠近,雄魚此二棘延長;尾鰭截形,成魚上下尾鰭鰭條延長如絲。雄魚體背側黑褐色,頭及腹部黄褐色,二色間界線明顯;體側中部另具多條寬窄不一之橘黄垂直帶,中部稍後另具一小垂直橢圓斑;背、臀鰭、尾鰭黑褐色;尾鰭末緣具白色新月斑。雌魚體一致暗綠色,口部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礁緣外圍的陡坡區,深度超過35公尺;通常大群的活動,組成方式為一雄多雌。主要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太平洋區,由印尼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臺灣,南至大堡礁。臺灣南部及蘭嶼有記錄。 

漁業利用

中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非食用經濟魚種。臺灣分布較稀少。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