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terygotrigla hemisticta  
發音 
Pterygotrigla hemisticta尖棘角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棲息深度 10 - 420公尺
中文名 尖棘角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角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10 Trigl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尖棘角魴鮄 
最大體長 3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雞角、角仔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長崎 
同種異名 Otohime hemisticta, Prionotus alepis, Pterigotrigla hemisticta, Pterygotrigla hemistica, Pterygotrigla hemisticata, Pterygotrigla picta, Pteryotrigla hemisticta, Trigla hemistict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Temminck, C.J. etc. 1842 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etc.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5201 ASIZP0055508 ASIZP0056244 ASIZP0056245 ASIZP0059454 ASIZP0059455 ASIZP0061058 ASIZP0061142 ASIZP0061182 ASIZP0061504 ASIZP0062374 ASIZP0062532 ASIZP0063117 ASIZP0064747 ASIZP0064797 ASIZP0064864 ASIZP0064898 ASIZP0073701 ASIZP0073756 ASIZP0074737 ASIZP0080478 ASIZP0700064 ASIZP0800055 ASIZP0800161 ASIZP0800405 ASIZP0800406 ASIZP0900362 ASIZP0910055 ASIZP0910161 ASIZP0910405 ASIZP0910406 ASIZP0916413 CAS214587 FRIP00927 FRIP00928 FRIP21527 NMMBP00001 ...列出全部70筆...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1-05-31,柯慧玲,CO1,100% 2011-06-13,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Blackspotted gurnard; Half-spotted gurnard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吻突為一大形,細長而尖銳,些微向外延伸的角狀棘,內緣平滑,外緣粗糙。鰓蓋棘相當大且堅硬,約為眼徑的1.5倍;肩胛棘和後頸棘則較短,短於眼徑的1/2倍。第二背鰭的基底沒有骨板。體鱗片很小,除頸部及胸部無鱗外,其餘各部圓鱗。頭及體背側紅色,腹側則為白色;背部、頭部及第二背鰭基底下方皆有許多大小不一的褐色斑點;背鰭第Ⅳ棘到第Ⅵ棘之間有一大黑塊;胸鰭內側有一相當大的斑塊。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水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葉門、阿曼、阿拉弗拉海及日本南至澳洲。臺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西部、西南部、南部、東部及澎湖海域等。 

漁業利用

拖網船或深海一支釣較常捕獲。全年皆有產。一般多煮湯,或是油炸使骨酥脆後食用;或充作下雜魚、魚粉等用途。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