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hiprion ocellaris Cuvier, 1830 
發音 
 眼斑雙鋸魚 F411 Pomacentridae 雀鯛科
俗名公子小丑、小丑仔(澎湖)、皇帝娘(澎湖)、眼斑海葵魚、Nemo (尼莫)。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潟湖,深度1-15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有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南部、澎湖、綠島、南沙,最大體長11 cm,模式種產於印尼蘇門答臘島。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1.8-2.2倍。吻短而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圓錐狀。眶下骨及眶前骨具放射性鋸齒;各鰓蓋骨後緣皆具鋸齒。體被細鱗;側線之有孔鱗片 34-48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圓形,硬棘X-XI,軟條 13-17;臀鰭硬棘II,軟條11-13;胸鰭鰭條15-18;雄、雌魚尾鰭皆呈圓形。體一致呈橘紅色,體側具3條白色寬帶,分別為眼後白帶呈半圓弧形;背鰭下方的白帶呈三角形;尾柄上為垂直白帶,幼魚沒此帶。各鰭具黑色緣。
主要棲息於潟湖及珊瑚礁區,棲息深度可達約15公尺。和海葵具共生之行為,喜歡共生的海葵有Stoichactis kenti等,體表之黏液可保護自己不被海葵傷害。行群聚生活,雌、雄魚均具有護巢護卵之行為,通常由一隻體型最大之雌魚帶領一隻體型第二大且具生殖能力之雄魚,其它成員包括無生殖能力之其它中成魚和一群稚魚。當最大雌魚失去後,則依雄性之順位變性成雌魚而遞補。以藻類、魚卵和浮游生物為食。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安達曼海至菲律賓,北至琉球群島,南至澳洲西北部。臺灣發現於南部、東南部、澎湖及綠島等海域。
本身體色豔麗以及與海葵共生之習性,使其成為受歡迎之水族觀賞魚。目前已能人工繁殖。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