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專欄目錄]
藝術中的魚            林欣樺 2015-10-15
  自古以來,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生物就經常出現在人為的創作中,舉凡壁畫、雕刻、飾物、器皿、貨幣、書畫、服飾,乃至文學作品等皆隨處可見,內容可以是生活紀錄,也可以是精神意涵。魚類也不例外。
序號 名稱 簡介
1 魚拓 據說源自日本漁民為了記錄漁獲戰利品,以墨汁、毛筆、紙將獵物尺寸拓印保留。一開始僅是粗略拓印尺寸,到19世紀才開始加以繪上細部的魚體花紋、眼睛等。盛行時,江戶時期的宮殿中也掛著許多魚拓。[1]現今的魚拓技術已成為一種藝術形式,昔日黑白魚拓也演變為彩色,製作方式也更為講究,記錄到的細節也更為細緻,栩栩如生。[1][2]
2 魚符 又稱為魚書、魚契、魚章。隋唐時期官員的魚形配件。大致可分成銅魚符、隨身魚符、交魚符及巡魚符三類,唐朝時每個魚符分成左右兩半,但數量不一定對等,用來比對認證。銅魚符可用來調兵遣將、地方官上任與罷黜、追捕犯人等勤務認證;隨身魚符為官員隨身佩帶之身分證件,另有專門存放魚符的魚袋,位階不同,魚符與魚袋所用的材質也會不同;交魚符與巡魚符為官員、軍隊、命婦出入宮門及開關宮門時所配戴的識別證。[3]
3 魚袋 唐朝時五品以上官員用來存放隨身魚符的專用袋子。宋代時,不再使用魚符,但仍保留魚袋,只是不再具有符契的作用。[3][7]到了明朝時魚袋也被廢除,改為牙牌。[3]
4 魚紋 中國傳統紋飾之一。可見於各類藝術創作及日常生活用品中,舉凡青銅器、玉器、陶瓷器、銅洗、銅鏡、剪紙、服飾、個人配飾、脈枕、雕刻等都常以魚紋造型象徵吉祥和諧,對魚圖騰的崇拜也寄託著飛黃騰達、繁衍與多子的情感和願望。而魚紋在歷代從仰韶時期、商周、春秋戰國、秦漢、唐宋、遼金元、明清、近代、現代也各有特色與發展。構圖表現從魚口張合、魚鰭形狀與數量、魚尾形狀、魚的隻數(單、雙、或多隻組合)、魚與其他動植物組合、魚種選擇、局部特徵描繪、抽象幾何圖像、動態表現等等也千變多元。[5][6][7][8][9][22]
5 畫作 以畫作而言,中國早期以人物、山水、花鳥三大類為主,直到宋朝,才將龍魚水族獨立為一個專門的繪畫項目,畫魚水的技法也是在北宋達到巔峰。[10][11]雖然在文人中畫魚仍不是主流題材,但因其吉祥的象徵在庶民中卻是很受歡迎,常見的譬喻例如:畫很多金魚的作品意喻金玉滿堂、漁夫捕獲大鯉魚的畫作意喻漁翁得利、將金魚與荷花畫在一起意喻金玉同賀、畫很多人在買鯉魚意喻家家得利、畫鰱魚與桔子意喻連年大吉等等。[10][20]
6 魚幣 目前多被認定為中國古錢幣之一,見於春秋戰國時期,但實際用途為交易貨幣、陪葬飾物、隨身吉祥佩飾、或是財富持有的象徵則仍有多方說法,有待考證。[12]魚幣的材質以青銅為多,其他尚有銅魚幣、錫魚幣、玉魚幣,造型多變,從型態的粗細大小、鱗片及尾鰭形狀等處皆有不同。[13][14]其中,關於流通貨幣的說法是認為魚幣,同貝幣,為上古金屬時期黃河沿岸漁民所鑄用,後來農業發達,漁民勢力漸減,農民所用之鏟布逐漸取而代之;另一說法是青銅魚幣為春秋戰國時山西省虞國的貨幣。[12][13]
7 魚媚子 以魚腮中骨加工製作的眉心裝飾物,北宋宋太宗年間京師民間婦女之流行飾品。[7] 原文:宋代婦女的一種面飾。《宋史·五行志三》:“ 淳化 三年,京師裏巷婦人競剪黑光紙團靨,又裝鏤魚腮中骨,號‘魚媚子’以飾面。”[15]
8 魚化龍壺 是一種經典的紫砂茶壺造型紋樣,又稱龍壺、魚龍壺、魚龍戲浪壺、吐舌龍(臺灣)。以魚躍龍門變化成龍的故事為材,寓意金榜題名、飛黃騰達。據說此種壺型設計始於明朝壺藝家陳仲美,到了清代才成熟定型,尤以邵大亨的壺型為典,主要特色有可活動的龍頭紐及龍舌、龍尾把、捲浪波濤、魚龍堆身。[16][17][18]
9 魚鱗錦 古時的織錦圖樣之一,以美麗的魚鱗花紋為構圖設計,故名。[20]
10 魚戲蓮 為漢族傳統民俗舞蹈之一。流傳於西安水流鄉,據傳是在清光緒時從湖北傳入。舞碼主要是魚連共舞。[21]另也是江蘇蘇繡流行的吉祥設計圖樣,婦女為丈夫或情人刺繡兜肚時最常採用。[20]
11 魚書 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裝飾藝術字體,又稱鳥蟲書、鳥蟲體、鳥蟲文或蟲書、鳥書、鳥篆、魚書。除了最常見的鳥、蟲姿態形象之外,龍、蛇、魚、獸等動物形象也被發現於漢玉印中。動物形象紋飾可以加在漢字筆畫邊上,也可以是直接將漢字筆化扭曲變形呈蟲體樣。[23]
12 勒魚仙鶴 一項歷史悠久的魚骨工藝,是原在中國許多地方流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鰳魚頭部、腮部、嘴部上的七塊骨頭拼接成一隻仙鶴。[24][25]【本草綱目】中有述及「勒魚出東南海中,以四月至,頭上有骨,合之如鶴喙形。干者謂之勒鯗。」所以「勒魚仙鶴」又稱為「鯗鶴」。[25]此項工藝據說原是中國近海地區漁民出海時作給小孩的玩具,「雞公魚」骨可做成飛鳥、大帶魚(太刀魚)骨可做成鸕鷀、鰳魚頭可做成螳螂,在2014年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24]
13 魚型花旗鎖 花旗鎖是古代中國的鎖具,屬於簧片掛鎖,用來鎖門、抽屜、櫃子、箱子等,花是指花樣,旗則是表示之意,鎖的外型多用吉祥物作。而魚的外型是取魚不閉目,可以日夜看守的意涵,所以是最早也最常用的鎖頭造型。[26][27]

參考文獻
 1. VoiceTube。2013。【TED-Ed】魚拓-日本傳統藝術。紅點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05.14)
 2. 嚴尚文的魚拓世界。2010-2012。日記分類 - 魚拓製作。nidBox親子盒子。(2015.05.14)
 3. 中國論文網。2015。唐魚符考論。中國論文網,2015年01月10日。(2015.05.14)
 4. 宋雲。中國古代的身份證-魚符。阿波羅新聞網,2014年01月06日。(來源:中國網) (2015.05.15)
 5. 郑军。2014。中国传统鱼纹艺术。中国: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5.05.15)
 6. 鄧竺希。1999。中國民間魚紋剪紙造型與原始生殖崇拜文化。香港教育學院語文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小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Journal of 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Related Phenomena。Academia.edu website。(2015.05.15)
 7. 吳佩蓉。2008。七夕情人節魚紋造型銀飾品應用設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5.05.15)
 8. 互動百科。魚紋。(2015.05.15)
 9. 刘英杰。2015。瓷枕鉴藏:元代鱼纹脉枕。新浪收藏,扬子晚报,2015年05月01日。SINA Corporation。(2015.05.15)
10. 夏小華。2015。中華民國故宮博物院以歷代畫魚名品賀歲拜年。阿波羅新聞網,2015年02月18日。(2015.05.18)
11. 吳垠慧。2015。故宮年年有餘 古人畫魚學問大。中時電子報,2015年02月18日。(2015.05.19)
12. 古币。2008。青铜鱼、磬、戈是古币吗?收藏家網。(2015.05.19)
13. 渔子。2010。我国的古鱼币。Sina 新浪博客。(2015.05.19)
14. 王纪民。2012。收藏快报:战国青铜鱼币品赏及辨析。东方收藏博物馆、《收藏快报》社。(2015.05.19)
15. 漢典。魚媚子。(2015.05.19)
16. 百度百科。魚化龍。(2015.07.02)
17. 球哥說故事。2013。魚化龍壺的故事,2013年11月24日。Xuite日誌。(2015.07.02)
18. 美壺網。2010-2015。全手工紫砂壺魚化龍製作的全過程賞析。美壺網。(2015.07.02)
19. 漢典。魚章。(2015.07.08)
20. 百度百科。年年有余。(2015.07.09)
21. 百度百科。魚戲蓮。(2015.07.09)
22. 台灣WiKi。銅洗。(2016.10.27)
23. 維基百科。2015。鳥蟲書。維基媒體基金會。(2016.10.27)
24. 鄧超。2015。港情趣:繼承嚴母手藝 魚骨變仙鶴。蘋果日報,2015年02月16日。(2017.03.17)
25. 吴剑坤。2016。如东海洋文化特征探微(十三)初夏时节说鳓鱼。如东新媒体,2016年05月30日。(2017.03.17)
26.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15。古鎖博物館數位展示。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17.05.22)
27. 科技文物數位加值網。2014。文物瀏覽:花旗鎖-魚。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