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Erythrocles schlegelii  
發音 
Erythrocles schlegelii史氏紅諧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Richardson, 1846) 棲息深度 100 - 350公尺
中文名 史氏紅諧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諧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69 Emmelichthy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史氏紅諧魚 
最大體長 7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紅鰱魚、紅肉欉仔、紅嘴唇仔、紅唇仔、紅魚仔、白肉蒜,紅肉蒜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長崎 
同種異名 Emmelichthys schlegelii, Erythrichthys schlegelii, Erythrocles schlegel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Richardson, J. 1846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9509 ASIZP0063678 ASIZP0075273 ASIZP0080279 ASIZP0080280 ASIZP0700073 ASIZP0807413 ASIZP0807414 ASIZP0901271 ASIZP0917413 ASIZP0917414 FRIP20285 FRIP21531 NTUM04562  
典藏基因2016-04-06,Yung-Chieh,CO1,100% 2016-04-06,Yung-Chieh,CO1,100%
英文俗名 Japanese ruby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紡錘形;頭中等大,頭背部平坦。吻部尖突。眼約與吻同長;眼眶間隔寬。口端位;僅上下頜齒前緣具一列齒。鰓腔後緣具二肉狀突。鰓蓋骨後緣具二枚扁平棘。體被中等大櫛鱗,頭部除了吻前緣、鼻孔前緣、眼框外緣及下頜腹面中央處無鱗外,皆被小櫛鱗;側線完全而平直;側線與臀鰭起點間鱗列數為15-17。尾柄具隆起脊。背鰭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深刻,但無游離之硬棘;背鰭與臀鰭軟條部末端鰭條不延長,而基底具鱗鞘,幾蓋住末端鰭條;胸鰭近腹面,基部具腋鱗;尾鰭深叉。體背紅褐色,腹面銀白帶淡紅色。胸鰭及尾鰭橙紅色,其餘各鰭為淡紅色。

棲所生態

幼魚多喜群游於沿岸岩礁區海域,成魚則棲息於較深之大陸棚邊坡岩礁區海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包括南非、阿拉伯半島、印尼、中國東海、朝鮮半島、日本南部至澳洲及夏威夷等海域。臺灣以東北部岩礁海域為主。 

漁業利用

一般以延繩釣或底拖網捕獲,亦常由深海一支釣釣獲。肉質較粗,新鮮時食之較無腥味,一般以紅燒為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