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ythrocles schlegelii (Richardson, 1846)

ASIZP0080279
ASIZP0080280
ASIZP0063678
史氏紅諧魚
史氏紅諧魚
紅鰱魚,紅肉欉仔,紅嘴唇仔,紅唇仔,紅魚仔,白肉蒜,紅肉蒜
Japanese rubyfish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深海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Percoidei » Emmelichthyidae » Erythrocles
Erythrocle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Percoidei
Emmelichthyidae
Erythrocles

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呈紡錘形;頭中等大,頭背部平坦。吻部尖突。眼約與吻同長;眼眶間隔寬。口端位;僅上下頜齒前緣具一列齒。鰓腔後緣具二肉狀突。鰓蓋骨後緣具二枚扁平棘。體被中等大櫛鱗,頭部除了吻前緣、鼻孔前緣、眼框外緣及下頜腹面中央處無鱗外,皆被小櫛鱗;側線完全而平直;側線與臀鰭起點間鱗列數為15-17。尾柄具隆起脊。背鰭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深刻,但無游離之硬棘;背鰭與臀鰭軟條部末端鰭條不延長,而基底具鱗鞘,幾蓋住末端鰭條;胸鰭近腹面,基部具腋鱗;尾鰭深叉。體背紅褐色,腹面銀白帶淡紅色。胸鰭及尾鰭橙紅色,其餘各鰭為淡紅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rythrocles schlegelii 上次更新:2015-05-27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包括南非、阿拉伯半島、印尼、中國東海、朝鮮半島、日本南部至澳洲及夏威夷等海域。臺灣以東北部岩礁海域為主。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rythrocles schlegelii 上次更新:2015-05-27

尺寸

體長:72: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rythrocles schlegelii 上次更新:2015-05-27

棲地

幼魚多喜群游於沿岸岩礁區海域,成魚則棲息於較深之大陸棚邊坡岩礁區海域。
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100~35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rythrocles schlegelii 上次更新:2015-05-27

效益(利用)

一般以延繩釣或底拖網捕獲,亦常由深海一支釣釣獲。肉質較粗,新鮮時食之較無腥味,一般以紅燒為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rythrocles schlegelii 上次更新: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