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olegnathus lettiensis
Solegnathus lettiensis黑斑刀海龍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Bleeker, 1860 棲息深度 146 - 180公尺
中文名 黑斑刀海龍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海龍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95 Syngna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黑斑刀海龍 
最大體長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黑斑柄頜海龍、海龍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班達海 
同種異名 Solegnathus guentheri, Solegnathus guntheri, Solengnathus lettiensis, Solenognathus guentheri, Solenognathus güntheri, Solenognathus lettiënsis, Solenognathus lettiensis   
參考文獻 Dawson, C. E. 1982. Synopsis of the Indo-Pacific genus Solegnathus (Pisces: Syngnathidae). Japanese Journal of Ichthyology v. 29 (no. 2): 139-161.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Günther's pipehorse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尾端向腹面捲曲;軀幹部的上側稜與尾部上側稜不連接,下側稜則與尾部下側稜相接,中側稜與尾部上側稜相連。吻長於後頭部;吻部背中稜不完全。部分個體主鰓蓋具中縱稜。體環縱棘弱;亦無皮瓣。骨環 21-24 + 51-56;背鰭鰭條數 37-49;胸鰭鰭條數 22-24;尾鰭缺如。體呈黃色至淺褐色,體側有5-8枚深色斑塊。(2015/12/16 李茂熒、林沛立編寫)

棲所生態

主要發現於大陸棚180公尺以淺的環境。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以及澳洲西北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偶為潛水捕獲,除學術研究及水族觀賞外,不具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