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Myripristis pralinia  
發音 
Myripristis pralinia堅鋸鱗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29 棲息深度 8 - 50公尺
中文名 堅鋸鱗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金鱗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282 Holocent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紅鋸鱗魚 
最大體長 2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堅松毬、厚殼仔、金鱗甲、鐵甲、鐵甲兵、瀾公妾、鐵線婆、大目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新愛爾蘭島 
同種異名 Holocentrus pralinius, Myripristes kuim, Myripristis bleekeri, Myripristis kuim, Myripristis mooreanus, Myripristis pralinius, Myripristis pralinus, Myripristis praslinius, Myripristis praslinus, Myripristis sanguineus, Ostichthys pralini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8);Randall, J.E. and D. W. Greenfield, 1996. Revision of the Indo-Pacific holocentrid fishes of the genus Myripristis, with descriptions of three new species.. Indo-Pacific Fishes (25):61 p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Randall, J. E. etc. 1996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7512 ASIZP0067515 ASIZP0071138 ASIZP0801836 ASIZP0801837 ASIZP0801838 ASIZP0911836 ASIZP0911837 ASIZP0911838 FRIP21103 NMMBP04345 NMMSTP00928  
典藏基因2012-01-08,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Squirrel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頜骨前端外側有1對頜聯合齒,上頜具容納頜聯合齒的淺缺刻;頜骨、鋤骨及腭骨均有絨毛狀群齒。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37-39,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2.5;胸鰭腋部無小鱗片。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軟條15-16。臀鰭有硬棘 IV ,軟條14-15;腹鰭硬棘 I ,軟條 5-8 (通常為7 ) ;尾鰭深叉形。鰓膜至鰓蓋骨棘上方有一條暗深紅色之帶斑。體背部紅色,腹部則淡紅,各鰭紅色,背鰭軟條部及臀鳍之近基部處為透明,腹鰭棘則為白色。

棲所生態

夜行性的魚種,成一小群地出現在洞穴中或在礁台的縫隙中、珊瑚礁湖或珊瑚礁斜坡外圍,深度可達水深50公尺處。白天很鬆散地聚集在棲地或靠近棲地的地方。它主要吃些浮游動物,例如螃蟹的幼蟲等。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之溫熱帶海域, 西起東非到馬可薩斯島與曼加雷瓦群島, 北至琉球群島, 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分布於南部、綠島、蘭嶼及小琉球等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一支釣及延繩釣的方法捕獲。魚肉白,但質地較爛,煮湯時肉易散開且多溶解油質,因此適合抹鹽油煎食用。唯須注意其內臟可能累積熱帶海魚毒。而它的鱗片及棘刺尖利,需小心刺傷。在水族館中也有人看上它鮮紅的體色,將它飼養做為觀賞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