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Muraenesox cinereus  
發音 
Muraenesox cinereus灰海鰻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Forsskål, 1775) 棲息深度 10 - 740公尺
中文名 灰海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海鰻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84 Muraenesoc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海鰻 
最大體長 22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虎鰻、海鰻、錢鰻(臺東)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潟湖、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沙烏地阿拉伯 
同種異名 Muraena arabica, Muraena arabicus, Muraena cinerea, Muraenesox arabicus, Muraenesox cinerius, Muraenosox cinere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Forsskål, P. 1775 Castle, P. H. J. 1967 Chen, J. T. F. etc. 1967 Klausewitz, W. etc. 198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MNH90057 ASIZP0058376 ASIZP0060312 ASIZP0060709 ASIZP0060861 ASIZP0060935 ASIZP0061474 ASIZP0067341 ASIZP0067347 ASIZP0070372 ASIZP0071602 ASIZP0074023 ASIZP0076116 ASIZP0076117 ASIZP0076194 ASIZP0076195 ASIZP0077016 ASIZP0078522 ASIZP0078550 ASIZP0078551 ASIZP0078674 ASIZP0078675 ASIZP0078750 ASIZP0078751 ASIZP0078764 ASIZP0079491 ASIZP0700334 ASIZP0802209 ASIZP0802210 ASIZP0807034 ASIZP0807035 ASIZP0807106 ASIZP0807107 ASIZP0807305 ASIZP0912209 ASIZP0912210 ASIZP0917034 ...列出全部69筆... 
典藏基因2015-12-09,Chia-Hao Chang,CO1,100% 2016-01-26,HAN-YANG,CO1,100% 2016-01-26,Avon,CO1,100%
英文俗名 Shape-toothed eel; Conger pike; Daggertooth pike conger; Dagger tooth pikeconger; Arabian pike e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軀幹部近圓筒狀,尾部側扁。頭大,錐狀。吻尖長。體長為體高之17.8倍,頭長的6.5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4倍;頭長為吻長之3.3倍;吻長為眼徑之3.1倍;頭長為眶間區之8.2-8.7倍;肛門前之側線孔40-47。頭大,錐狀。吻尖長。眼大,長橢圓形。口大、稍斜裂,口裂伸達眼後方,上頜突出。兩頜齒均為3列,中列最大,前上頜骨前部具4-5個大犬齒;下頜骨齒外列不向外突出,前部具2個大犬齒;鋤骨齒3列,中列最大,且前後的最大齒皆具尖頭。肛門位於體中部前方。體無鱗。背鰭、臀鰭與尾鰭均發達,並相連。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稍前上方,肛門上方之前的背鰭鰭條數為66-78。胸鰭發達、尖長。體背及兩側銀灰色,大型個體暗褐色,腹部乳白色。背鰭、臀鰭和尾鰭邊緣黑色,胸鰭淡褐色。

棲所生態

為暖水性近底層魚類,集群性較低,棲息於水深10-740公尺軟質的海區,一般多生活在50-80公尺間;也被發現於河口區,有時也會進入淡水環境的水域。性凶猛,肉食性,以底棲的蝦、蟹及小魚為食物。晝伏夜出,當發現獵物,先以尖銳的牙齒瞬間咬住對方的頭部,再大幅扭動腰身亂甩,將獵物甩昏,接著將獵物吞下肚中。海鰻產卵期約在4-8月,地點則不是很清楚,成熟的海鰻雌魚個體會比雄的大。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波斯灣、印度西岸及斯里蘭卡至斐濟及吐瓦魯、北至日本與韓國、南至阿拉弗拉海 及澳洲北部等。臺灣各砂泥底質海域皆有分佈。 

漁業利用

主要以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也有利用待袋網於河口區撈捕。生鮮販售,但一般多被加工成鰻魚羹或製成罐頭、魚乾或魚丸等販賣,魚肝則拿來提煉魚肝油。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