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Dysomma anguillare  
發音 
Dysomma anguillare前肛鰻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arnard, 1923 棲息深度 30 - 270公尺
中文名 前肛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合鰓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0 Synaphobranc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前肛鰻 
最大體長 5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合鰓鰻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西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南非納塔爾 
同種異名 Dysomma anguillaris, Dysomma zanzibarens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陳餘鋆博士論文(2002)  Böhlke, J. E. 194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陳餘鋆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0189 ASIZP0060190 ASIZP0060464 ASIZP0062290 ASIZP0062291 ASIZP0063650 ASIZP0063652 ASIZP0064311 ASIZP0065770 ASIZP0065916 ASIZP0066024 ASIZP0071586 ASIZP0071596 ASIZP0071604 ASIZP0071613 ASIZP0072273 ASIZP0072275 ASIZP0074486 ASIZP0800649 ASIZP0800817 ASIZP0801134 ASIZP0900298 ASIZP0910649 ASIZP0910817 ASIZP0911134 CAS28160 CAS35143 FRIP00376 FRIP03193 FRIP03219 NMMBP02843 NMMBP02861 NMMBP02875 NMMBP03591 NMMBP03652 NMMBP04517 NMMBP05708 ...列出全部59筆... 
典藏基因2008-03-24,Chia-Hao Chang,CO1,95% 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Shortbelly e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具胸鰭及尾鰭;體不具鱗;背鰭起點在胸鰭之前;上頷較下頷長;口裂超過眼之後緣;眼小;肛門至鰓裂之距離小於頭長;體長為體高之15.6倍,為頭長之7.4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6.7 倍;頭長為吻長之5.1 倍;吻長為眼徑之3.3 倍;前上頷骨齒二枚;上頷骨齒細小,形成齒帶;下頷骨齒一列,具8-10犬齒狀齒;鋤骨齒五枚;脊椎骨數119-130。體褐色,下方較淡;背、臀鰭為白色,但臀鰭後方明顯為黑色。(資料引述陳,2002)

棲所生態

屬底棲性魚種,多分布在100至400公尺之海底,為優勢魚種。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生。 

地理分布

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海域。臺灣主要出現在臺灣西南與東北海域。 

漁業利用

數量多,但不具經濟價值,通常為底拖漁網所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