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Dactylopus dactylopus  
發音 
Dactylopus dactylopus指鰭䲗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7) 棲息深度 1 - 55公尺
中文名 指鰭䲗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鼠䲗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53 Callionym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指腳䲗 
最大體長 3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老鼠、狗圻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同種異名 Callionymus dactylop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6)  Cuvier, G. etc. 183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70352 ASIZP0072851 ASIZP0072885 ASIZP0072888 ASIZP0074780 ASIZP0900289 ASIZP0915951 ASIZP0916926 NMMBP08864 NMMSTP00803 NTMP1134 NTUM04440  
典藏基因2009-08-31,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Fingered dragonet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稍縱扁,頭縱扁。鰓孔位在體側稍上。前鰓蓋骨強棘其背緣具2-5個小倒棘,腹緣具2-4個倒棘。側線延伸至尾鰭鰭條末端,在枕骨區具一橫向側線將兩側側線相連。雄魚第I至第III背鰭棘延長,背鰭軟條全部分叉;腹鰭硬棘及第1鰭條與其餘鰭條分離,第1鰭條延長。保存標本體呈棕色,具白斑,背部深棕,腹部白色;第一背鰭具深棕色條紋及一黑斑;第二背鰭具白斑及深棕色水平條紋;臀鰭黑色具藍斑;尾鰭上1/3部分具黑斜紋,下半部具白色或淡藍色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有海草的沙地底部、具有遮蔽性且為沙子與淤泥底的平台、斜坡深度 1 到 55 公尺水域、河口區及深水域等。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到澳洲西北部。臺灣分布於南部、北部及澎湖等。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體色豔麗,可做為觀賞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