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haetodon baronessa  
發音 
Chaetodon baronessa曲紋蝴蝶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29 棲息深度 5 - 15公尺
中文名 曲紋蝴蝶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蝴蝶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3 Chaet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曲紋蝴蝶魚 
最大體長 1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天王蝶、天皇蝶、三角紋蝶、紅司公(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澎湖、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同種異名 Chaetodon barroness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3384 NMMBP05245 NMMSTP00059 NMNSF00657 NTMP0116 NTUM00659 NTUM00660 NTUM00661 NTUM00745 NTUM01428 NTUM08058  
英文俗名 Triangular butterflyfish; Eastern triangular butterflyfish; Eastern triangle butterfly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下頜齒約4列。體被中大型鱗片;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第IX-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XII,軟條23-26(通常為25);臀鰭硬棘III,軟條20-22。體灰藍色,體側具有約11條呈「ㄑ」狀的垂直紋;頭部另具三條黑色鞍狀帶,第一條在吻部,第二條為眼帶,眼帶窄於眼徑,但在眼下方較寬,且向後延伸達腹鰭前緣,第三條由背鰭硬棘後方經鰓蓋至腹鰭後緣,上述三條黑色帶間為銀白色。背鰭軟條後緣及臀鰭軟條後緣為藍黑色;尾鰭後端具白緣。

棲所生態

棲息於潟湖及面海的礁區。主要覓食鹿角珊瑚的水螅蟲。成對生活,具領域性。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印尼至斐濟,北至南日本,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包括澳洲及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等水域。臺灣分布於南部、東部、綠島、蘭嶼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其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在水族箱內,幼魚較易馴餌,成魚則難。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