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haetodon melannotus  
發音 
Chaetodon melannotus黑背蝴蝶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 Schneider, 1801 棲息深度 4 - 20公尺
中文名 黑背蝴蝶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蝴蝶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3 Chaet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黑背蝴蝶魚 
最大體長 1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太陽蝶、曙色蝶、蝶仔(臺東)、紅司公(澎湖)、米統仔(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印度洋 
同種異名 Chaetodon abhortani, Chaetodon dorsalis, Chaetodon marginatus, Chaetodon melanotus, Chaetodon melanotus, Chaetodon reinwardti, Chaetodon reinwardtii, Tetragonoptrus dorsalis, Tetragonoptrus melano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370 ASIZP0057044 ASIZP0057586 ASIZP0063532 ASIZP0069615 ASIZP0071275 ASIZP0071358 ASIZP0916928 FRIP21197 FRIP21313 NMMBP08764 NMMSTP00108 NTUM00297 NTUM00298 NTUM00299 NTUM00306 NTUM00308 NTUM00310 NTUM00311 NTUM00315 NTUM00316 NTUM00317 NTUM00318 NTUM00319 NTUM00328 NTUM00329 NTUM00330 NTUM00331 NTUM00332 NTUM08026 NTUM08040 NTUM08608 RUSI35709  
英文俗名 Blackbacked butterflyfish; Black-backed coralfish; Black-backed butterflyfish; Black-backed butterfly fish; Blackback butterfly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下頜齒各約6-7列。體被中型鱗片,圓形,全為斜上排列;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第I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軟條20-21;臀鰭硬棘III,軟條17-18。體淡黃色,背部黑色;體側具21-22條斜向後上方之暗色紋;頭部鑲黃緣的黑色眼帶窄於眼徑,僅延伸至喉峽部。各鰭金黃色;胸鰭淡色,僅基部黃色;尾鰭前半部黃色,後半部灰白色,中間具黑紋。幼魚尾柄上具眼點,隨著成長而漸散去。

棲所生態

棲息於潟湖、礁盤及面海的珊瑚礁區。通常成魚成對或成群生活。以珊蝴蟲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非洲,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Lord Howe I.)。臺灣各地岩礁及珊湖礁海域皆可見其蹤跡。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其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本種於水族箱內飼養較容易。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