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haetodon punctatofasciatus  
發音 
Chaetodon punctatofasciatus點斑橫帶蝴蝶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31 棲息深度 1 - 45公尺
中文名 點斑橫帶蝴蝶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蝴蝶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3 Chaet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斑帶蝴蝶魚 
最大體長 12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虎皮蝶、繁紋蝶、虱鬢(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同種異名 Chaetodon punctato-fasciatus, Chaetodon punctatolineatus, Chaetodon punctofasci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Cuvier, G. etc. 183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7395 ASIZP0057774 ASIZP0057778 ASIZP0058596 ASIZP0071221 NMMBP02335 NMMBP02352 NMMBP05225 NMMBP08661 NMMSTP00057 NTUM00578 NTUM00579 NTUM00580 NTUM00581 NTUM00582 NTUM00583 NTUM00584 NTUM00587 NTUM00591 NTUM00593 NTUM00594 NTUM00726 NTUM08010 NTUM08018 NTUM08027 NTUM08032 NTUM08036 NTUM08041 NTUM08042  
英文俗名 Sevenband butterflyfish; Spot banded butterflyfish; Spot-banded butterflyfish; Spotted belly butterflyfish; Spotband butterflyfish; Spot band butterflyfish; Spots-and-bands coralfish; Dot and dash butterfly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下頜齒各具6-7列。體被中型鱗片,圓形至稍角形;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第IX-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I,軟條23-25;臀鰭硬棘III,軟條18。體檸檬色,腹部較淡黃色;體側各鱗片具一暗點,接近鰭部之斑點較小;體側上半部另外約有7條暗色橫帶;頭部具窄於眼徑之鑲黑及白邊的金黃色眼帶;頸背黑色;尾柄橘色。背、臀鰭具金黃色緣,內側則有黑線紋;胸鰭、腹鰭淡黃色;尾鰭基部黃色,中間具一黑色帶,後端淡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珊瑚聚集區、清澈的潟湖及面海的礁區,也常棲息於礁盤的外圍。通常成魚成對生活。雜食性,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珊瑚蟲及藻類碎片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印度洋的聖誕島至萊恩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大堡礁。臺灣各地岩礁及珊湖礁海域皆可見其蹤跡。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