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Hemitaurichthys polylepis  
發音 
Hemitaurichthys polylepis多鱗霞蝶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7) 棲息深度 5 - 40公尺
中文名 多鱗霞蝶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蝴蝶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3 Chaet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多鱗霞蝶魚 
最大體長 18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霞蝶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安汶島 
同種異名 Chaetodon polylep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7385 ASIZP0059170 ASIZP0070854 ASIZP0070968 ASIZP0804233 ASIZP0804847 ASIZP0914847 NMMBP04108 NMMBP05186 NMMSTP00272 NTUM00662 NTUM00663 NTUM00729 NTUM08020  
典藏基因2011-01-15,張家豪,CO1,%
英文俗名 Pyramid butterflyfish; Shy butterflyfish; Pyramid butterfly; Brushytoothed butterfly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較腹部凸出。吻短,口端位,幾水水。上下頜具小梳狀齒。矩形之前鰓蓋具弱鋸齒。體被小型鱗片;側線完全,終於尾鰭基部。背鰭單一,硬棘IIX,軟條23-26;臀鰭硬棘III,軟條20-21。體銀白色或淡,頭部較暗色;體側自背鰭第III至第VI棘及軟條部基部下方具金黃金的三角形斑。背鰭與臀鰭金黃色;胸鰭為淡色;腹、尾鰭銀白色。

棲所生態

通常成群於群體外圍斜坡潮流經過處。以浮游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聖誕島,東至夏威夷、萊恩及皮特康群島(Ritcairn Is.),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克勒多尼亞群島。臺灣南部及蘭嶼海域可見其蹤跡。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