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Heniochus monoceros  
發音 
Heniochus monoceros烏面立旗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31 棲息深度 1 - 20公尺
中文名 烏面立旗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蝴蝶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3 Chaet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單角馬夫魚 
最大體長 24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黑面關刀、關刀(臺東)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澎湖、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模里西斯 
同種異名 Heniochus monoceras, Heniochus permutatus, Taurichthys monocero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Cuvier, G. etc. 183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6623 ASIZP0801415 ASIZP0805861 ASIZP0911415 ASIZP0915861 FRIP21232 FRIP22255 NTUM00257 NTUM00258 NTUM00259 NTUM00261 NTUM00262 NTUM00264 NTUM00265 NTUM00673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英文俗名 Pennant coralfish; Unicorn pennant coralfish; Bannerfish; Masked bannerfish; Masked coachman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甚側扁,背緣高而隆起,略呈三角形。頭短小;成魚眼眶上骨有一短鈍棘;頸部具明顯之強硬骨質突起。吻尖突而不呈管狀。前鼻孔後緣具鼻瓣。上下頜約等長,兩頜齒細尖。體被中大弱櫛鱗,頭部、胸部與鰭具小鱗,吻端無鱗。背鰭連續,硬棘XI-XII,軟條21-22,第IV棘特別延長;臀鰭硬棘III,軟條17-18。體黃白色;體側具2條黑色橫帶,第一條黑橫帶自背鰭第V-VI硬棘向下延伸至腹鰭,第二條黑橫帶則約自背鰭第VIII-IX硬棘向下延伸至臀鰭後部;眼帶明顯,由背鰭起點前方斜下延伸至頤部及喉部;吻部背面灰黑色;兩眼間具黑色紋。背鰭軟條部及尾鰭淡黃至鮮黃色;胸鰭淡黃;臀鰭前緣白色至淡黃,具黑緣;胸鰭基部及腹鰭黑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珊瑚叢生的潟湖及面海的珊瑚礁區。幼魚多半單獨活動,成魚則常成對或成群。主要以底棲小生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東非洲,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新南威爾斯。臺灣各地岩礁及珊湖礁海域皆可見其蹤跡。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在水族箱內的飼養較容易。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