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latax pinnatus  
發音 
Platax pinnatus彎鰭燕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棲息深度 0 - 60公尺
中文名 彎鰭燕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白鯧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5 Ephipp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彎鰭燕魚 
最大體長 4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蝙蝠魚、鯧仔、圓海燕、飛翼、白鯧(臺東)、圓翅燕魚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印度 
同種異名 Chaetodon pinn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Randall, J. E. etc. 197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0416 FRIP21565 NMMSTP00451 NTUM01581 NTUM04574 USNM00273720  
英文俗名 Pinnate batfish; Pinnate spadefish; Batfish; Dusky batfish; Longfin batfish; Long-finned batfish; Longfinned bat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菱形,極側扁;頭部背面眼至吻部間稍凹,眼後至背部間突出;眼間隔寬小於眼徑。吻短而略尖突。口下位;上下頜約等長,下頜具小孔4對;頜齒具三牙尖,以中央牙尖特別長;鋤骨具齒,腭骨無齒。體被小櫛鱗;側線弧形,側線鱗數44-52;背鰭單一,背鰭硬棘與軟條無缺刻,硬棘V或VI,埋於鰭前緣,軟條34-37;臀鰭硬棘III,軟條24-28,背、臀鰭前方鰭條均延長,呈鐮刀狀;腹鰭延長;尾鰭截形或雙凹形。成魚體灰白色至銀黃色;具一與眼徑約等寬之眼帶;自背鰭起點經胸部至腹鰭起點具一黑橫帶;腹鰭黑色;胸鰭黃色;背鰭、臀鰭與尾鰭中央黃色,末稍黑色。稚魚黑褐色,鰭緣橘色,隨著成長體色漸淡,體側橫帶逐漸明顯。

棲所生態

幼魚主要在淺海區域獨自悠游,並棲息於珊瑚礁或岩礁之中,為了避免被大魚捕食,經常側躺,並將鰭以波浪狀運動,藉以模仿有毒的扁虫來保護自己。成魚則喜歡成群在珊瑚礁外緣活動,晝伏夜出。個性都很「平易近人」,很容易就和潛水者親近。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南部至澳洲。除西部海域外,臺灣各地海域及離島均產。 

漁業利用

幼魚體形優美,姿態高雅,再加上平易近人的個性,因此是很受寵的水族館嬌客。一般可由圍網、拖網及延繩釣所漁獲,為量少但味美之食用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