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Glossogobius aureus  
發音 
Glossogobius aureus金叉舌鰕虎
by: 鄭又華
命名者 Akihito & Meguro, 1975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金叉舌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金黃舌鰕虎魚 
最大體長 2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金黃叉舌鰕虎 
世界分布 東印度洋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小琉球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日本沖繩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Akihito, Prince etc. 197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周銘泰, 高瑞卿 2011 
典藏標本 ASIZP0055826 ASIZP0056639 ASIZP0059971 ASIZP0060282 ASIZP0062113 ASIZP0068546 ASIZP0068625 ASIZP0069272 ASIZP0069273 ASIZP0069275 ASIZP0069276 ASIZP0069278 ASIZP0069292 ASIZP0069293 ASIZP0069294 ASIZP0069295 ASIZP0069296 ASIZP0069333 ASIZP0069335 ASIZP0069337 ASIZP0069339 ASIZP0069340 ASIZP0074432 ASIZP0074441 ASIZP0074480 ASIZP0074500 ASIZP0900492 ASIZP0900493 NMMBP02004 NMMBP02597 NMMBP02755 NMMBP05361 NMNSF00129 NTOUP200704-896 NTOUP200704-898 NTOUP200704-899 NTOUP200704-900 ...列出全部38筆... 
英文俗名 Golden tank goby; Golden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鰭VI-I , 9 ; 臀鰭 I , 8 ; 胸鰭 18~19 ; 縱列鱗 30~32 ; 橫列鱗 9~10 ; 背鰭前鱗 26~29。體被有中大型的櫛鱗,後部的鱗片較大。頭背部及腮蓋上方具有小圓鱗。第一背鰭棘未特別延長或呈絲狀,約呈三角形。胸鰭寬圓,長度小魚尾鰭。尾部呈長圓形。體色呈淡棕色或黃棕色,腹面灰白。背側散布有深色的斑點。鰓蓋具有金黃色的光澤。體側具有一列約個黑色的斑塊,前方的斑塊較淡而模糊,尾基的黑斑則最為明顯。背鰭散具有褐色的點紋。尾鰭具有4~6條垂直排列的黑褐色斑點。胸鰭、腹鰭、臀鰭呈灰白色。(2019/05/06)

棲所生態

較少侵入到淡水水域中,成魚主要棲息在半淡鹹水的區域裡,例如:河口、潟湖等棲地中。喜好以水中的小魚及其他無脊椎動物或有機碎屑為食物來源。  

地理分布

分布在台灣沿海的泥沙底質的沿岸區、河口區、港灣、紅樹林等區域裡。 

漁業利用

小型魚種,無重要漁業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