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Istigobius campbelli  
發音 
Istigobius campbelli康培氏銜鰕虎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Snyder, 1901) 棲息深度 3 - 14公尺
中文名 康培氏銜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凱氏銜鰕虎魚 
最大體長 7.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康培氏鯊、狗甘仔、甘仔魚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日本和歌山 
同種異名 Acentrogobius campbelli, Ctenogobius campbelli, Rhinogobius hongkongens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Jordan, D. S. etc. 190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4312 ASIZP0056802 ASIZP0058408 ASIZP0058983 ASIZP0060621 ASIZP0072670 ASIZP0072671 ASIZP0072672 ASIZP0074138 ASIZP0079287 ASIZP0805353 ASIZP0805354 ASIZP0805355 ASIZP0915353 ASIZP0915354 ASIZP0915355 BPBMI23089 FRIP00016 NMMBP00335 NTOUP200611-851 NTOUP200712-071 NTOUP200712-087 NTOUP200801-075 NTOUP200910-149 NTUM07649 RUSI31063 USNM00254293 USNM00254294 USNM00348995 USNM00348997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100% 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英文俗名 Campbel's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細長而前部成圓柱狀,後方稍側扁;眼大而位於頭前部背緣,眼間隔狹窄;吻短而吻端鈍;口裂小而開於吻端,呈水平位,兩頷具齒數列,外列齒較大,下頷具犬齒,舌端呈截形;左右鰓膜附著喉部;左右腹鰭連合形成吸盤;體側被櫛鱗而後頭部被圓鱗;頰部及鰓蓋均裸出;側線缺如;體灰褐色,體側中線具縱列黑點。(2019/06/13)

棲所生態

生活在3-14公尺海域,大多棲息在水深較淺的礁沙混合區或礁岩上,以寬大的胸鰭支撐,緩慢以一游一停的方式遊走。肉食性,以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日本南部至香港海域,包括台灣南部、北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