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riolepis semidoliata  
發音 
Priolepis semidoliata半紋鋸鱗鰕虎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7) 棲息深度 2 - 30公尺
中文名 半紋鋸鱗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多紋鋸鱗鰕虎魚 
最大體長 2.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半背紋鋸鱗鰕虎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新赫布里底群島 
同種異名 Gobius semidoliatus, Gobius semifasciatus, Priolepis semidoliatus, Quisquilius eugenius, Zonogobius semidokiatus, Zonogobius semidoli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Cuvier, G. etc. 183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498 ASIZP0056783 ASIZP0058572 ASIZP0059502 ASIZP0071006 ASIZP0074321 ASIZP0074323 NMMBP00547 NMMSTP00881 NTMP0319 NTMP0354 NTOUP200712-063 NTOUP201203-003 NTOUP201203-049 NTUM04425 USNM00295058 USNM00295101 USNM00295108 USNM00339543  
英文俗名 Half-barred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細長而側扁,頭部稍縱扁;眼大而位於頭前部背緣,眼間隔狹窄;吻短而吻端鈍;口裂大而開於吻端,呈斜位;上頷外列齒與下頷內列齒均較大,下頷具犬齒;舌端圓;鰓孔大,左右鰓膜附著於峽部;第一背鰭前部棘延長呈絲狀,第二背鰭具1棘9軟條;腹鰭連合不完全呈叉狀;體被大型櫛鱗,頭部裸出;腹部具鱗;體呈淡褐色,頭部具有白色橫帶。(2019/06/17)

棲所生態

通常生活於2-30公尺海域,棲息在珊瑚礁岩的洞穴或隙縫中,屬底棲性魚類。肉食性,以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東北部、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