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Rhinogobius candidianus  
發音 
Rhinogobius candidianus明潭吻鰕虎
by: 陳靜怡、張廖年鴻
命名者 (Regan, 1908)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明潭吻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明潭吻鰕虎魚 
最大體長 9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苦甘仔、狗甘仔(南投) 
世界分布 臺灣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北部、中部、南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臺灣 
同種異名 Ctenogobius candidianus, Rhinogobius candidius, Rhinogobius taiwanus   
參考文獻 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  Regan, C. T. 190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5730 ASIZP0074110 ASIZP0074325 ASIZP0074339 ASIZP0074400 ASIZP0074413 ASIZP0074467 ASIZP0080144 ASIZP0080813 ASIZP0080814 ASIZP0801328 ASIZP0807548 ASIZP0807549 ASIZP0911328 ASIZP0917548 ASIZP0917549 BMNH1908.5.27.29-33Syntype FMNH59134Lectotype mnhn1908-0183 mnhn1908-0184 mnhn1908-0185 mnhn1908-0186 NMNSF00871 NMNSF00873 NTHUB02068 NTHUB02797 NTHUB03021 NTHUB03030 NTHUB03031 NTOUP200910-130 NTOUP201005-222 NTOUP201005-239 NTOUP201005-288 NTOUP201005-289 NTOUP201005-297 NTOUP201011-600 SU23077 ...列出全部48筆...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英文俗名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LC 2017淡水魚紅皮書:LC
形態特徵

第一背鰭VI,第二背鰭I, 7-9,臀鰭I, 7-9,胸鰭17-19,腹鰭I,5,縱列鱗34-38,橫列鱗12-14,背鰭前鱗列9-19。 體延長,圓鈍而後方側扁,頭部大,吻部短而尖,眼間距窄。口大,唇部肥厚。體披覆著櫛鱗,鰓蓋及頰部無鱗。 眼前有兩條斜向吻端及上顎的紅色線紋。尾鰭外緣黃色,尾鰭基部有一個明顯的斑紋。一般體長3-6公分,最大可達9公分。

棲所生態

分布於溪流上、中游的溪流河段。以水生小型脊椎與無脊椎動物為食。屬於臺灣數量最普遍的吻鰕虎之一。 

地理分布

普遍分布於臺灣北部、東北部及西部的溪流之中,東部族群為人為放流(周及高,2011)。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無漁業利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