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Valenciennea puellaris  
發音 
Valenciennea puellaris點帶范氏鰕虎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omiyama, 1956) 棲息深度 2 - 84公尺
中文名 點帶范氏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大鱗凡塘鱧 
最大體長 2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點帶范氏塘鱧、范氏鰕虎、狗甘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蘭嶼、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日本高知縣 
同種異名 Eleotriodes puellaris, Eleotrioides puellaris, Valencienea puellaris, Valencienna puellar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481 ASIZP0057645 BPBMI23293  
英文俗名 Orange-dashed goby; Maiden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細長而側扁,後頭部具肉質狀突;眼大而位於頭前部背緣;吻長而吻端鈍;口裂大而開於吻端下緣,呈斜位,上頷較下頷稍長,兩頷均具尖齒;左右鰓膜下端均與喉部癒合;兩腹鰭接近但不連合;背鰭具二基而分離;第一背鰭棘稍長呈絲狀;頭部與胸部基底均無麟而體側被櫛鱗,側線缺如;體背側灰褐色,腹側灰色,體側具橙黃色縱帶以及大小不一橙黃色斑。(2019/06/20)

棲所生態

大多生活於2-30公尺海域,棲息於礁石外圍的沙地或軟泥沙地,居住於沙地洞穴中,常趴附在洞口附近,生性機靈,受驚嚇則立即躲入洞穴中。肉食性,以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東北部、澎湖及蘭嶼等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種,未具重要漁業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