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Halichoeres trimaculatus  
發音 
Halichoeres trimaculatus三斑海豬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Quoy & Gaimard, 1834) 棲息深度 1 - 30公尺
中文名 三斑海豬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隆頭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2 Lab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三斑海豬魚 
最大體長 27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蠔魚、三重斑點瀨魚、青汕冷、三斑儒艮鯛、三點儒艮鯛、四齒(臺東)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西南太平洋聖克魯斯 
同種異名 Julis trimaculat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Randall, J.E., G.R. Allen and R.C. Steene, 1990.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Hawaii. 506 p.  Randall, J. E., G. R. Allen etc. 199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8582 ASIZP0058956 ASIZP0059031 ASIZP0059093 ASIZP0059594 ASIZP0060067 ASIZP0060344 ASIZP0060556 ASIZP0069933 ASIZP0070036 ASIZP0070050 ASIZP0070862 ASIZP0070899 ASIZP0070912 ASIZP0070919 ASIZP0074904 ASIZP0802602 ASIZP0803319 ASIZP0804113 ASIZP0804114 ASIZP0804115 ASIZP0804116 ASIZP0804355 ASIZP0913319 ASIZP0914113 ASIZP0914114 ASIZP0914115 ASIZP0914116 ASIZP0914355 ASIZP0916839 FRIP22090 NMMBP00183 NMMBP00185 NMMBP00199 NMMBP00217 NMMBP00222 NMMBP00223 ...列出全部80筆... 
典藏基因2008-08-04,張榮樺,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Three-spot wrasse; Threespot wrass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吻較長,尖突。前鼻孔具短管。口小;上頜有犬齒四枚,外側兩枚向後方彎曲。前鰓蓋後緣具鋸齒;鰓蓋膜常與峽部相連。體被中大圓鱗,胸部鱗片小於體側,鰓蓋上方有一小簇鱗片;眼下方或後方無鱗。D. IX, 11;A. III,11;P. 14-15(14);L.l. 27。體色隨性別與個體而異,雌魚體淡黄色,腹面白色,頭上半部淡綠色,眼前具二條紅色的縱紋,眼下具一條紅縱紋,眼後具數條紅斑列,尾柄上側有一不顯之大眼斑;雄魚頭及體上半部淡綠色,頭部具如雌魚般的紅紋,眼後紅斑列較多,且沿鰓蓋骨緣往下延伸至喉峽部,體側各鱗具稍深色的橫紋,從胸鰭至腹部具一斜紅紋,尾柄上側有一明顯的大眼斑,胸鰭上方有另一小眼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平台的外緣沙地上、潟湖區風平浪靜的向海礁坡,以及食物豐盛的海藻床區。以藏身在砂地或小圓石地的無脊椎動物,如甲殼類、軟體類、多毛蟲、有孔蟲以及魚卵等為食;而且也會趁機追擊被秋姑魚攪動出的小獵物,是逃亡獵物的終結者。生性大方的它們有時甚至尾隨潛水員找尋被大蛙腳翻動過的沙泥地,撿現成的食物。具性轉變的行為,是屬於先雌後雄型的型態。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聖誕島到萊恩、杜夕群島,北至日本琉球與臺灣海域,南至羅得豪等。臺灣各地岩礁海域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

中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亦可食用。臺灣四周岩岸海域都可發現牠的蹤影,為常見珊瑚礁中的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