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ecutor insidiator  
發音 
Secutor insidiator長吻仰口鰏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1787) 棲息深度 5 - 150公尺
中文名 長吻仰口鰏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鰏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66 Leiognath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靜仰口鰏(靜鰏) 
最大體長 10.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碗米仔、金錢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泛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蘇拉特 
同種異名 Equula insidiator, Equula insidiatrix, Leiognathus insidiator, Secutor insiadiator, Secutor insidator, Secutor insidiatur, Zeus insidiator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朱元鼎 編 1984 朱元鼎 編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7684 ASIZP0059442 ASIZP0060454 ASIZP0062110 ASIZP0063472 ASIZP0065042 ASIZP0068855 ASIZP0076050 ASIZP0076447 ASIZP0079104 ASIZP0079145 ASIZP0079186 FRIP01017 FRIP21412 MTP0049 NMMBP02101 NMMBP02571 NMMBP05593 NMMSTP00377 NMNSF00184 NMNSF00481 NTMP0250 NTMP0490 NTMP0896 NTMP0971 NTUM05746 NTUM05749 NTUM05751 NTUM05752 NTUM05753 NTUM05754 NTUM05755 NTUM05756  
典藏基因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英文俗名 Slender soapy; Pugnose ponyfish; Slender barred pony fish; Slender-barred ponyfish; Barred ponyfish; Flower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卵圓形而側扁,腹部之輪廓較背部為凸;體長為體高的2.12-2.36倍。眼上緣具二鼻後棘。口極小,可向前上方伸出;上下頜僅一列細小齒;下頜輪廓幾垂直;吻尖突。眶間隔深凹入。頭部不具鱗;體完全被圓鱗;腹鰭具腋鱗,背鰭及臀鰭具鞘鱗;側線明顯,但僅延伸至背鰭末端下方之前。體背綠褐色,體側銀白色。體背約具10條不連續的暗色垂直橫帶及斑點。吻緣灰白。自眼前端至頦部具一黑紋。胸鰭基部下側具黑色。背鰭第二至第六硬棘上部具黑色緣;其餘各鰭色淡;尾鰭色淡到淡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沿海地區,亦可生活於河口區。群游性,一般皆在底層活動,活動深度較淺。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中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紅海,東至臺灣,南迄澳洲、大溪地。臺灣以西部、南部之砂泥底質水域、河口區及澎湖沿海為主。 

漁業利用

一般漁法以底拖網、待袋網、小型圍網或流刺網捕獲。肉質細嫩,適合煮湯,但魚體較小,所以大多當延繩釣之魚餌或以下雜魚般餵食高經濟價值之養殖魚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