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tereleotris evides  
發音 
Ptereleotris evides黑尾凹尾塘鱧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Hubbs, 1925) 棲息深度 2 - 15公尺
中文名 黑尾凹尾塘鱧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凹尾塘鱧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2 Ptereleot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黑尾鰭塘鱧 
最大體長 14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噴射機、瑰麗塘鱧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  模式種產地
菲律賓 
同種異名 Encaeura evides, Ptereleotris dispersus, Ptereleotris evidens, Ptereleotris microlepis sakurai, Ptereleotris tricolor, Pterelossus evides, Pteroeleotris evides, Vireosa sakura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Jordan, D.S. etc. 192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117 NTUM05380 NTUM05682 NTUM05683  
英文俗名 Scissortail; Sailfin hovergoby; Spottail gudgeon; Tricolor goby; Blackfin dart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鰭VI-I, 23-26;臀鰭I, 24-26;胸鰭21-23;腹鰭I, 4;體細長而側扁;眼大而位於頭前部背緣;吻短而吻端鈍;口裂大而開於吻端上緣,呈協位,上頷外列齒較大而下頷具大型齒塊,後部具犬齒及小型齒;鰓蓋下端於眼下方與喉部連合;兩腹鰭完全分離,癒合膜呈痕跡狀;尾鰭後緣凹;頭部無鱗,體側被小圓鱗;無側線;體背側黑褐色,腹側臀鰭前青藍色,尾部呈黑色。(2019/07/10)

棲所生態

生活在水深2-15公尺的海域,穴居於礁石區或礫石堆中,常頂流棲息在洞穴上方約1-2公尺左右的水層中。肉食性,以浮游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等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但具觀賞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