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Dischistodus prosopotaenia  
發音 
Dischistodus prosopotaenia黑背盤雀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2) 棲息深度 1 - 12公尺
中文名 黑背盤雀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雀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11 Pomacent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黑背盤雀鯛 
最大體長 17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厚殼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新加坡 
同種異名 Dischistodus cartieri, Pomacentrus interorbitalis, Pomacentrus prosopotaeni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5);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5792 ASIZP0058092 ASIZP0059059 ASIZP0072436 ASIZP0072445 ASIZP0072473 ASIZP0074044 ASIZP0805122 ASIZP0805131 ASIZP0805159 ASIZP0915126 ASIZP0915135 ASIZP0915163 NTOUP201203-163 NTOUP201203-190  
典藏基因2011-07-20,柯慧玲,CO1,100% 2011-07-20,柯慧玲,CO1,100% 2011-07-20,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Honey-head damsel; Masked demoisell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2.1-2.2倍。唇薄。吻部裸出無鱗。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二列。眶下骨及眶前骨間無缺刻;僅前鰓蓋骨和眶下骨後緣皆具鋸齒。體被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6-17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I,軟條 14-15;臀鰭硬棘II,軟條13-14;胸鰭鰭條16-18;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略呈圓形。體呈黃褐色,腹面偏白;體側中部具一寬橫帶;鰓蓋上緣具無黑點;胸鰭基底上緣具黑點;各鱗具藍色斑點及垂直線紋。稚魚在背鰭基底的中心上具一個眼狀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潟湖與岸礁區,通常在發現於淤泥的區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尼古巴群島到萬那度,北至琉球群島,南至澳洲西北部與大堡礁。臺灣南部偶可見。 

漁業利用

中小型之雀鯛,可食用,一般不為漁獲對象魚。有人將其作觀賞魚之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