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Neopomacentrus azysron  
發音 
Neopomacentrus azysron黃尾新雀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77) 棲息深度 1 - 12公尺
中文名 黃尾新雀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雀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1 Pomacent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棕尾新雀鯛 
最大體長 7.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黃尾雀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摩鹿加群島 
同種異名 Abudefduf melanocarpus, Pomacentrus azysron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5);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Bleeker, P. 187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2500 ASIZP0067435 ASIZP0073124 ASIZP0073125 ASIZP0802899 ASIZP0912899 BPBMI18694 NMMBP05536 NTUM02889 NTUM03029 NTUM03087 NTUM03088 NTUM03089 NTUM03221 NTUM03222 USNM00275511 USNM00300128 USNM00300132  
典藏基因2008-08-28,柯慧玲,CO1,100% 2012-10-15,柯慧玲,CO1,100% 2012-10-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Yellow-tail demoisell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5-2.8倍。吻短而鈍圓。口中型;兩頜齒兩列,小而呈圓錐狀。眶前骨具鱗,眶下骨具鱗,下緣平滑;前鰓蓋骨後緣多少呈鋸齒。體被櫛鱗;鼻部具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7-19個。背鰭單一,軟條部略延長而呈尖形,硬棘XIII,軟條11-12;臀鰭硬棘II,軟條11-12;胸鰭鰭條17-19;尾鰭深叉形,上下葉末端延長呈絲狀。體呈褐色;鰓蓋上緣近側線處具一小黑點。鱗片皆具藍紋。背、臀鰭後半部及尾部黃色;胸鰭透明,基底黑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外礁斜坡區,亦常常在較深且洶湧的峽道或毗連的岩架附近。經常在亞潮帶的棲息地形成小群魚群。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東非到印度-馬來列島,以及臺灣、菲律賓、美拉尼西亞 (除斐濟) 、 Molucca 島、澳洲北部、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與萬那杜等。臺灣南部、東北部、東部及小琉球等沿岸礁區較常見。 

漁業利用

本身體色豔麗,是受歡迎之水族觀賞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