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Engyprosopon longipelvis  
發音 
Engyprosopon longipelvis長腹鰭短額鮃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Amaoka, 1969 棲息深度 30 - 154公尺
中文名 長腹鰭短額鮃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鮃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94 Both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長腹鰭短額鮃 
最大體長 6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高知縣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吳(2002)碩士論文;中國動物誌-鰈形目(李&王, 1995);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Amaoka, K. 1969 李思忠, 王惠民 1995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3579 ASIZP0080116  
英文俗名 Lefteye flound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卵圓形;兩眼均在左側;背緣突起。頭大;吻短鈍,雄魚具吻棘。雄魚眼間隔較寬而凹陷,雌魚及小魚較窄。口小;上頜骨稍短,上頜延伸至下眼前緣下方;上頜具二行尖銳錐狀齒,下頜具一行;腭骨無齒。鰓耙尖長形,有小刺,第一鰓弓之鰓耙數0+6-7。眼側被中大弱櫛鱗,盲側被圓鱗;背鰭與臀鰭鰭條均被鱗;眼側具側線,盲側無側線;側線鱗數37-42。背鰭正常,具軟條數79-83;臀鰭正常,具軟條數60-64;左右腹鰭不對稱,雄魚之左腹鰭長於頭長;胸鰭短於頭長;尾鰭尖圓形。體灰褐色,體側無暗色點或環紋散在,背及臀鰭皆具黑點,腹鰭具黑斑;尾鰭無一對大形黑斑;盲側乳白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或石礫底質床上,白天不太活動,靜靜地平貼在砂泥底床上,到了晚上才出來覓食,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或小魚為食物。多變的體色能融入周遭景物,藉以欺敵。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及日本。臺灣產於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通常是用底拖網或底流刺網捕捉,體型較小,一般皆加工作扁魚酥或以下雜魚般利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