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yclichthys orbicularis  
發音 
Cyclichthys orbicularis圓點圓刺魨
by: ©Randall, John E.
命名者 (Bloch, 1785) 棲息深度 0 - 30公尺
中文名 圓點圓刺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二齒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510 Di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短棘圓刺魨 
最大體長 3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刺規、氣瓜仔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牙買加海 
同種異名 Atinga orbicularis coeruleus, Chilomycterus orbicularis, Chilomycterus parcomaculatus, Diodon caeruleus, Diodon orbicular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Matsuura, K. etc. 199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蘇錦祥, 李春生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9995 ASIZP0060272 ASIZP0078981 ASIZP0807299 ASIZP0917299 FRIP21259  
典藏基因2016-01-26,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Orbicular Burrfish; Birdbeak burr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短圓筒形,頭和體前部寬圓。尾柄錐狀,後部側扁。吻寬短,背緣微凹。眼中大。鼻孔每側兩個,鼻瓣呈卵圓狀突起,位於眼前內側。口中大,前位;上下頜各具1喙狀大齒板,無中央縫。體上的棘甚堅硬,平伏於體表,稍露出皮外;吻部及尾柄光滑無棘。各棘具3或4棘根,不能活動;棘基無小黑斑。背鰭一個,位於體後部,肛門上方,具軟條11-12;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10-12;胸鰭寬短,上側鰭條較長;尾鰭圓形,具軟條9。體背側灰褐色,腹面白色;體背部及體側散布一些較大的黑色圓斑。各鰭淺色,無斑點。

棲所生態

溫熱帶海洋性底層魚類,夜行性,一般生活於至少深達170公尺深的砂泥底海域,偶而出現於礁岩區。主要以帶硬殼之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至南非,東至日本南部、菲律賓,南至澳洲;東南大西洋海域的非洲南部沿岸。臺灣主要分布於北部及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罕見之魚種,偶被延繩釣或拖網等捕獲,無食用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