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Arothron hispidus  
發音 
Arothron hispidus紋腹叉鼻魨
by: 蔡龍泉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棲息深度 3 - 50公尺
中文名 紋腹叉鼻魨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四齒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509 Tetra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紋腹叉鼻魨 
最大體長 5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白點河魨、烏規、花規、綿規、規仔、刺規(臺東) 
世界分布 印度至泛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美國卡羅來納州 
同種異名 Arothon hispidus, Arothron hispidus perspicillaris, Crayracion hispidus, Dilobomycterus hispidus, Takifugu hispidus, Tetraodon hispidus, Tetraodon perspicillaris, Tetraodon sazanami, Tetraodon semistriatus, Tetrodon hispidus, Tetrodon laterna, Tetrodon pusill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6883 ASIZP0056886 ASIZP0057460 ASIZP0058172 ASIZP0058173 ASIZP0059050 ASIZP0063432 ASIZP0064838 ASIZP0064859 ASIZP0064863 ASIZP0065098 ASIZP0067294 ASIZP0071395 ASIZP0800221 ASIZP0800222 ASIZP0800223 ASIZP0800483 ASIZP0802723 ASIZP0910221 ASIZP0910222 ASIZP0910223 ASIZP0910483 ASIZP0912723 FRIP01123 FRIP20021 FRIP20548 FRIP21260 FRIP22214 FRIP22347 FRIP22395 FRIP22401 NMMBP00170 NMMBP01703 NMMBP01707 NMMBP02232 NMMBP04940 NMMBP04941 ...列出全部61筆...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1-07-15,柯慧玲,CO1,100% 2011-07-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Pufferfish; Whitespotted puffer; White-spotted puffer; Stripebelly puffer; Stars and stripes puffer; Whitespotted blaasop; White spotted blow fish; Broadbarred toad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LC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體頭部粗圓,尾柄側扁。體側下緣無縱行皮褶。口小,端位;上下頜各有2個喙狀大牙板。吻短,圓鈍。眼中大,側上位。無鼻孔,兩側各具一個叉狀鼻突起。體背腹面,除眼周圍與尾柄後部外,全佈滿小棘。鰓膜黑色。背鰭尖,位於體後部,具軟條10-11;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10-11;無腹鰭;胸鰭寬短,後緣呈圓弧形;尾鰭寬大,呈圓弧形。背、頭與體側具大小不一的白圓斑,喉部圓斑大,尾柄圓斑小;腹部底具許多平行之深褐色細紋;眼睛與鰓孔周圍有一至三條不明顯之白線;背鰭基與胸鰭基黑色;除胸鰭黃褐色外,各鰭棕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潟湖和礁區斜坡或水深可達50公尺之礁臺水域,亦有被發現於河口域,通常單獨活動,具領域性。以藻類、碎屑、有孔蟲、多毛類、被囊動物、海綿、苔蘚虫、小型腹足類和魚類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泛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加州、巴拿馬,北至日本南部及夏威夷群島,南至羅得豪島及拉帕群島。臺灣各地海域均產。 

漁業利用

肝臟及卵巢具劇毒,不可食用。常被當做觀賞用魚於水族館展示。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