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Bathytoshia lata
Bathytoshia lata鬼魟
by: ©Randall, John E.
命名者 (Garman, 1880) 棲息深度 40 - 375公尺
中文名 鬼魟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魟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55 Dasyat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鬼魟 
最大體長 100 cm DW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鬼土魟、魴仔 
世界分布 太平洋   台灣分布 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夏威夷群島 
同種異名 Dasyatis latus, Dasyatis sciera, Trygon lat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鄧火土(1962)Chondrich. Fish. Taiwan: 229-231. Fig. 62 (in Japanese)  Garman, S. 1880 Teng, H-T. 196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Brown stingray; Broad stingra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盤菱形,前緣斜直,與吻端約成60-70度;體盤寬比體盤長約大1.3倍。吻端鈍尖,吻長稍比眼間隔大。眼小;噴水孔為眼徑的1.5倍大。口小,口寬小於吻長之半。口底中央具顯著乳突3個,外側另各具細小乳突1個。尾細長如鞭,尾長比體盤長大2.1倍;在尾刺後方的背側面無皮褶,而腹側面則有低窄的皮褶。幼體完全光滑。成體體背中央仍不具一縱列小棘,僅於肩帶處具1棘,尾部3棘,尾刺前具4小棘;尾刺後方則有許多大小不一之細棘,連帶在皮褶上亦有些許的細棘分布。體背暗褐色;腹面呈淡白色。

棲所生態

底棲性魚類,通常棲息在較深的海域,有時會進入礁盤區,活動深度在40-375公尺間。常將身體埋入沙中,僅露出兩眼及呼吸孔,伺機捕食,以底棲蝦蟹為食。尾刺有毒腺,是危險的海洋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夏威夷及臺灣。臺灣分布於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為暖溫性近海底棲中小型次要經濟魚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