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Himantura uarnak  
發音 
Himantura uarnak花點窄尾魟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Gmelin, 1789) 棲息深度 5 - 50公尺
中文名 花點窄尾魟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魟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55 Dasyat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花點窄尾魟 
最大體長 200 cm DW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豹紋窄尾魟、魴仔、豹紋魟、花點魟、魟仔(臺東)、花魴(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紅海 
同種異名 Dasyatis favus, Dasyatis gerrardi, Dasyatis jenkinsii, Dasyatis uarnak, Dasybatus uarnak, Himantura gerrardi, Himantura punctata, Himantura sp. 1, Himantura toshi, Raja sephen var. uarnak, Raja uarnak, Trygon gerrardi, Trygon punctata ...共14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Last, P.R. and L.J.V. Compagno 1999 Dasyatididae. Stingrays. p. 1479-1505. In K.E. Carpenter and V.H. Niem (eds.) FAO species identification guide for fishery purposes. The living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 3. Batoid fishes, chimaeras and bony fishes part 1 (Elopidae to Linophrynidae). FAO, Rome.   Forsskål, P. 177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802620 ASIZP0806212 ASIZP0916212 FRIP00342 FRIP21674 SU49336  
英文俗名 Reticulate whipray; Reticulate whip ray; Banded whiptail stingray; Coachwhip ray; Leopard ray; Leopard stingray; Honeycomb stingray; Honeycomb; Longtailed ray; Longtail ray; Marbled stingray 
瀕危狀態 VU IUCN 瀕危狀態:易危(VU)     
形態特徵

體盤菱形,前緣微凹,與吻端成60度;體盤寬比體盤長約大1.1-1.2倍,最寬處在體盤的中部。吻頗尖,相當突出;吻長等於體盤長的1/4,比眼間隔大約2倍。眼頗小,稍突出,眼徑約與噴水孔稍小。口小,口前吻長比口寬大2.5-2.7倍。口底乳突4-7個,中部3個中的左右旁邊2個最明顯,最中央的乳突細小或消失;最外側的2個存在,但小型,而內側2個細小或消失。尾細長,為體盤長的3倍餘;背及腹側面之皮褶完全消失;尾刺1枚。幼體背部中央自鰓區到肩帶區有一小群圓錐形小棘,中央一列較大,且為黃色;成魚之小棘分佈擴大,甚至整個尾部都有棘。幼魚體背面白色而佈滿黑點,隨成長而漸呈灰色,但仍佈滿黑點,成魚則呈淡褐色,且黑點擴大成豹紋斑或雲狀斑紋;腹面淡白,邊區褐色;尾部具黑白相間之色環,延伸至尾部末端。Dasyatis uarnak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底棲性魚類,是最大型魟魚之一。一般大多活動於沿岸的沙泥底海域,亦常隨著高潮時而進入河口區或更淺的潟湖區,甚至也可被發現於珊瑚礁區的沙泥地。活動深度在5-50公尺間。常將身體埋入沙中,僅露出兩眼及呼吸孔,伺機捕食,以小魚、底棲蝦蟹、蠕蟲及水母等為食。尾刺有毒腺,是危險的海洋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及地中海東部(經由蘇伊士運河)到非洲南部,東至法屬玻里尼西亞,北至臺灣,南至澳洲。臺灣分布於東部及溪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及延繩釣等。肉可食用,但具腥味,非重要的食用魚;是受歡迎的垂釣魚種;皮膚與肉被乾製或用來生產皮革做成錢包與袋子;亦被使用於中藥藥材。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