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Dipturus macrocauda  
發音 
Dipturus macrocauda大尾長吻鰩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Ishiyama, 1955) 棲息深度 300 - 400公尺
中文名 大尾長吻鰩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鰩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48 Raj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大尾長吻鰩 
最大體長 8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大尾老板鯆、魴仔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Dipturus macrocaudus, Raja macrocaud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5);Ishiyama R., 1967. Fauna Japonica. Rajidae (Pisces). Biogeographical Society of Japan , Tokyo 1967: i-vi, 36-38.   Ishiyama, R. 1955 Ishiyama, R. 195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NMMBP06013  
英文俗名 Bigtail skat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盤長佔全長58.3%,體盤寬70.9%。體盤長佔體盤寬約82.2%,頭長39.0%,吻長29.8%,兩眼眶之間的寬度5.6%,兩出水口間的寬度10.5%。體盤寬,吻尖且長。腹鰭前緣長,且頂點往下彎曲後期長度不會長於後緣頂點的長度。尾長約為體盤寬2/3;吻長約為兩出水口距離的5倍或超過3倍以上。體盤背面無刺,但吻軟骨上的表皮有絨毛狀的刺,胸鰭腹面前緣也有分布。眼眶邊緣的刺約4根,項棘1根,出水口無刺;尾上刺單列且分布規律,約14根;第一背鰭與第二背鰭之間的空間有1根刺。尾部側邊無皺褶。背鰭前尾脊椎骨數為55個。身體為均勻咖啡色,腹鰭前瓣呈深咖啡色;吻呈白色,感覺孔為黑色。(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棲息於沙泥底部,捕食無脊椎動物及魚類, 卵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臺灣北部、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偶由底拖網捕獲,非重要之經濟魚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