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Okamejei meerdervoortii  
發音 
Okamejei meerdervoortii麥氏甕鰩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60) 棲息深度 70 - 90公尺
中文名 麥氏甕鰩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鰩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48 Raj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麥氏岡村鰩 
最大體長 3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麥氏鯆魮、麥氏岡村鰩、魴仔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長崎 
同種異名 Okamejei meerdervoorti, Raja macrophthalma, Raja meerdervcortii, Raja meerdervoorti, Raja meerdervoorti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5);Ishiyama R., 1967. Fauna Japonica. Rajidae (Pisces). Biogeographical Society of Japan , Tokyo 1967: i-vi, 271-277.   P. Bleeker 186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5089 ASIZP0800080 ASIZP0910080 NMNSF00615 NMNSF00793 NTOU-AE6053 NTOU-AE6108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08-03-25,Kui-Ching Hsu,CO1,100%
英文俗名 Bigeye skat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盤呈菱形;吻尖,背部頭長是兩眼距離的5.33-6.36倍。尾鰭前的尾長為全長16.5-21.1%,為全尾長之34.4-43.7%。雄魚項棘1-2個,雌魚1或3個且時常排列成三角形;眼眶刺為5-6個;雄魚尾巴棘刺3列,雌魚3或5列。雌魚上排牙齒38-43列,雄魚36-41列。兩背鰭等大,分開的距離為第一背鰭基部長的一半,有時則超過。尾鰭一般大,其高度比側邊皺褶還大,側褶狹窄,接近尾的根部。嘴呈拱形,嘴寬為嘴前長45.7-58.1%;兩鼻間距為鼻前長度之57.5-63.5%;第一鰓裂間的距離為背部頭長之74.4-83.5%。背部體色呈深咖啡色,吻部附近呈半透明,背部有許多小黃點散布,胸鰭中央的後面有一對小白點,浸漬福馬林後白點變暗。腹面的腹部區不具有感覺孔,多半聚集在胸鰭附近,呈V字型分布。(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屬近底棲息,棲息於沿岸水深約70~90公尺。  

地理分布

分布於日本中部和南部、朝鮮西南部、中國黃海和東海沿海。  

漁業利用

"拖網漁業所混獲的魚種,較無經濟價值,可提 供養殖用的飼料使用,但近年來由於傳統經濟性種類漁獲數量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因此也開始有食用小型鰩種的情形發生。"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