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orythoichthys haematopterus  
發音 
Corythoichthys haematopterus紅鰭冠海龍
by: ©Randall, John E.
命名者 (Bleeker, 1851) 棲息深度 0 - 21公尺
中文名 紅鰭冠海龍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海龍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95 Syngna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紅鰭冠海龍 
最大體長 19.8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紅鰭海龍、海龍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班達群島 
同種異名 Corythoichthys fasciatus, Corythoichthys hematopterus, Corythoichthys intestinalis, Corythroichthys elerae, Corythroichthys isigakius, Ichthyocampus papuensis, Syngnathus conspicillatus, Syngnathus crenulatus, Syngnathus fasciatus, Syngnathus fasciatus, Syngnathus haematopterus   
參考文獻 Fishbase(2005) 
典藏標本 ASIZP0059390 ASIZP0073949  
英文俗名 Yellow-streaked pipefish; Reef-top pipefish; Pipefish; Messmate pipe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軀幹部的上側稜與尾部上側稜不相連接,下側稜則與尾部下側稜相接,中側稜平直而終止於臀部骨環處。吻長,頭長為其2.0-2.1倍;吻部背中稜低位或僅留痕跡。主鰓蓋具一完全的中縱稜。體環不具縱棘;無皮瓣。骨環 16-18 + 32-37;背鰭鰭條數 23-33;胸鰭鰭條數 13-18;尾鰭鰭條數10。體呈淡灰色,頭部及體側具甚多不規則線紋且交措成網狀;管狀吻、體背部稜棘及尾鰭呈橘紅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水淺且有遮蔽的碎石與泥沙混名區域,通常半淤泥的區域。生存深度通常介於 0 與 3 公尺之間。雄性在標準體長 9.0 公分時可以繁殖孵卵。 幾乎總是成對的成魚一起生活。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東非到萬那度,北至日本南部。臺灣發現於南部。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偶為潛水捕獲,除學術研究及水族觀賞外,不具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