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Hemitriakis complicofasciata
Hemitriakis complicofasciata雜紋半皺唇鯊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Takahashi & Nakaya, 2004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雜紋半皺唇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皺唇鯊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27 Triak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雜紋半皺唇鯊 
最大體長 9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雜紋灰鮫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沖繩縣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Takahashi, M. and K. Nakaya. 2004. Hemitriakis complicofasciata, a new whitefin topshark (Carcharhiniformes; Triakidae) from Japan. Ichthyological Research v. 51 (no. 3): 248-255.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Takahashi & Nakaya (2004)描述本種時曾檢視一尾採自臺灣西南海域之胚胎仔魚。身體細長,身體橫截面形狀為圓形至垂直橢圓形。第二背鰭起點稍前於臀鰭起點。第一背鰭插入點與第二背鰭間的距離為上尾鰭邊緣之1.3 (1.1-1.4)倍。胸鰭插入點到腹鰭起點之距離為第一背鰭基部的2.2 (1.9-2.2)倍。腹鰭插入點到腹鰭起點的距離為臀鰭插入點到下尾鰭起點距離的1.8 (1.5-1.8)倍。臀鰭插入點到下尾鰭起點距離為胸鰭插入點到第一背鰭起點距離之2.6 (2.3-3.6)倍。下尾起源稍前於上尾起源。臀鰭插入點到下尾鰭起點距離為第一背鰭基部之1.0 (0.8-1.1)倍。頭部側邊輪廓稍微凸起,吻端均勻圓形。吻到口距離為吻寬之1.1 (1.0–1.1)倍鼻間距的1.7 (1.6–1.8)倍。鼻和口的距離為上唇褶長之0.8 (0.8–0.9)倍,鼻間距為上唇褶長之1.7 (1.6–1.9)倍。身體兩側和背面呈灰褐色,腹面灰白色。吻部周圍無條紋(有些成魚和稚魚有模糊黯淡的條紋)。(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棲息於大陸棚或島嶼棚的底棲性魚類,經常出現於河口區域或港灣淺水域,特別是有底藻覆蓋的砂泥地,能忍受低鹽度。主要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南西伯利亞至臺灣。臺灣多分布於西南及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主要以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肉質不佳,一般皆以下雜魚處理。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