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Dinematichthys iluocoeteoides
Dinematichthys iluocoeteoides雙線鼬魚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Bleeker, 1855 棲息深度 0 - 30公尺
中文名 雙線鼬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深海鼬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23 Bythi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雙線鼬鳚 
最大體長 1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深海鼬魚、雙線鼬鳚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巴圖群島 
同種異名 Dinematichthys illuocoeteoides, Dinematichthys ilucoeteoides, Dinematichthys ilunocoeteoides, Dinematichthys indicus, Dinematichthys randalli   
參考文獻 Møller, P. R. and W. Schwarzhans 2008. Review of the Dinematichthyini (Teleostei: Bythitidae) of the Indo-Pacific. Part IV. Dinematichthys and two new genera with descriptions of nine new species. The Beagle, Records of the 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of the Northern Territory No. 24: 87-146.  
典藏標本 ASIZP0054741 ASIZP0075149 ASIZP0806625 ASIZP0916625 NMMBP01040 NTUM06129 NTUM06447  
典藏基因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英文俗名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圓而延長,近尾部處則是逐漸側扁。吻端圓鈍。前鼻孔位置較高,約在眼前緣和上唇中間的位置。眼大,眼徑約有標準體長的2.2-3.3%。體被小圓鱗,頭部位於眼後被有鱗片。雄性具兩對偽交接器,外部基底寬大,內部則細小且具兩片葉狀構造。背鰭和臀鰭非常的長,後部軟條與尾鰭相連。背鰭鰭條數75-92,臀鰭鰭條數 59-71;腹鰭位於前鰓蓋下方,已經退化成2條延長絲狀鰭;胸鰭鰭條數21-24。尾前脊椎骨10-12根,尾部脊椎骨30-34根,總脊椎骨共計41-45根椎體。體黃色至淡紅色。

棲所生態

主要為棲息於珊瑚礁以及岩礁區淺水域的魚種,生態習性不明。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從東非,紅海至中太平洋馬紹爾群島海域,臺灣主要分布於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