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Hippocampus bargibanti
Hippocampus bargibanti巴氏海馬
by: 蔡正一
命名者 Whitley, 1970 棲息深度 16 - 45公尺
中文名 巴氏海馬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海龍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95 Syngna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巴氏海馬 
最大體長 2.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巴氏豆丁海馬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東北部、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  模式種產地
新喀裡多尼亞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陳等(2010)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魚類圖鑑增修壹版。  陳正平, 邵廣昭, 詹榮桂, 郭人維, 陳靜怡 2010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Pygmy seahorse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華盛頓公約附錄2 華盛頓公約附錄2 
形態特徵

極小型海馬,成熟體長約2.7公分左右。體環11-12,尾環31-34,背鰭13-15鰭條,胸鰭10-11鰭條。臀鰭小或無,成魚不具臀鰭;頭部與軀幹區隔不明顯;吻非常短,約與眼徑同寬,前方彭大;體呈肉質狀,體環及尾環相當不發達;軀幹腹側分節不完全;全身佈滿不規則突起之結節,周邊覆蓋軟組織;頭冠為一個圓球狀;眼前及頰部各具有一圓形突棘。具有兩種顏色型態,其一為灰白色具有粉紅或紅色結節,此型通常棲息在紅色海扇Muricella plectana上,其二為黃色具有橙色結節,此型通常棲息在黃色海扇Muricella paraplectana上。

棲所生態

性喜棲息在水流較強勁的地區,目前已知僅棲息在數種海扇(Muricella spp.)之上,其型態完全融入珊瑚,具有擬態,極難被發現。 

地理分布

產於西太平洋地區。2005/4首次紀錄於墾丁(東森新聞報導)。2010/6/25紀錄於綠島(中國時報報導)。陳等(2010)正式紀錄於墾丁。 

漁業利用

目前生態習性未知,僅能生存在海扇上,臺灣曾紀錄可能因受到人為干擾而集體離去,若干年後才又返回。目前仍無成功養殖之案例,建議不要從野外採集。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