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Lentipes armatus
Lentipes armatus棘鱗韌鰕虎
by: 張大慶
命名者 Sakai & Nakamura, 1979 棲息深度 0 - 5公尺
中文名 棘鱗韌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韌鰕虎 
最大體長 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韌鰕虎、甘仔魚、狗甘仔、裂唇鯊、藍腹裂唇鯊、棘鱗裂唇鯊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 
棲息環境 淡水  模式種產地
日本琉球群島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1. 陳義雄。2009。臺灣河川溪流的指標魚類(第二冊 )- 兩側洄游淡水魚類(Indicator Species of Riverine Fishes in Taiwan Vol. 2 - Diadromous Fishes)。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95 pp. ;2. 陳義雄、曾晴賢、邵廣昭。2012。臺灣淡水魚類紅皮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242 pp.;3. Sakai,H. and M. Nakamura. 1979. Two new species of freshwater gobies ( Gobiidae:Sicydiaphiinae) from Ishigaki Island, Japan. Japan. J. Ichthyol. 26(1):43-54.  
典藏標本 ASIZP0072940 ASIZP0072941 ASIZP0072942 ASIZP0805565 ASIZP0805566 ASIZP0805567 ASIZP0915565 ASIZP0915566 ASIZP0915567  
英文俗名 Spiny scale notch-lip goby;Blue belly notch-lip goby 
瀕危狀態 III 農委會公告: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NT 2017淡水魚紅皮書:NT
形態特徵

背鰭VI-I,10;臀鰭I,10;胸鰭17,19;側線鱗35-38。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後部側扁。頭部極縱扁,腹側平直。上頜較前突,上唇前端具明顯缺刻。體被中大櫛鱗,無背鰭前鱗。體後部具有棘鱗。腹鰭癒合成有力之吸盤。體色呈淡紫色,雄魚吻端及腹面呈亮青綠色,背鰭灰茶色,第二背鰭基部具有一小圓斑。雌魚體側體色透明且具一淡灰色縱線,各鰭透明無色。(林沛立編寫 2013/01)

棲所生態

本種屬於偏肉食性魚類。因溪流棲地的破壞、防砂壩的修建與人為的捕撈會影響本種魚類的生存。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為臺灣及琉球特有魚類,臺灣僅見於東部及南部地區的溪流、河川中上游及支流水系。 

漁業利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