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Eutaeniichthys gilli
Eutaeniichthys gilli帶鰕虎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Jordan & Snyder 1901 棲息深度 0 - 2公尺
中文名 帶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帶鰕虎 
最大體長 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苦甘仔、狗甘仔 
世界分布 日本至臺灣   台灣分布 西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東京附近利根川河口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Tseng L. C., Huang S. P., Das S., Chen I-S., Shao K. T., Hwang J. S. 2019. A slender symbiotic goby hiding in burrows of mud shrimp Austinogebia edulis in western Taiwan. PLOS ONE.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ribbon goby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第一背鰭III,第二背鰭I, 16-17,臀鰭I, 11,胸鰭14-15。體相當延長,容易辨識,身體截面前端圓鈍而後方略側扁,頭部細長,吻部長而尖,上頷較下頷明顯突出。體披覆著一些細小的鱗片,每一個鱗片間都不互相重疊,第一背鰭前區域也同樣披覆一些細小的鱗片,鰓蓋、前鰓蓋、腹鰭前區域以及胸鰭基部皆無鱗片。第一背鰭外型低且圓,第二背鰭基部長,尾鰭扇形且後端圓形。體色白且略透明,體側具有斷斷續續的黑色細縱帶。小型鰕虎魚,一般體長2-3公分,最大可達4公分(2019-11-8 黃世彬編寫)。

棲所生態

目前僅知分布於臺灣西部沿海淺水域。穴居性,隱密不易發現。為2019年才首度正式記錄於台灣水域的魚種。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中國、韓國、日本以及臺灣。在臺灣僅分布在西部的部分沿海區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無漁業利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