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
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施氏鲃
by: 韋家軒
命名者 (Bleeker 1854)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施氏鲃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鯉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02 Cypri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最大體長 3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施氏鲃 
世界分布 東南亞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淡水  模式種產地
印尼蘇門答臘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 
典藏標本 ASIZP0072707 ASIZP0072708 ASIZP0072816 ASIZP0805390 ASIZP0805391 ASIZP0805487 ASIZP0915390 ASIZP0915391 ASIZP0915487 NTMP1260  
典藏基因2012-10-15,張家豪,CO1,100% 2012-10-15,張家豪,CO1,100% 2012-10-15,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Tinfoil barb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棲所生態

初級淡水魚,主要棲息於河川較深潭區、溝渠及池沼中。雜食性,以水生昆蟲、水生植物、藻類、小魚及小蝦等為食。 

地理分布

原產於東南亞湄公河、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及婆羅洲等地。目前在台灣南部河川下游及水庫可見。 

漁業利用

觀賞用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