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ateobatis fai
Pateobatis fai費氏窄尾魟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Jordan & Seale 1906) 棲息深度 0 - 200公尺
中文名 費氏窄尾魟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魟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55 Dasyat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費氏窄尾魟 
最大體長 18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魟魚、烘仔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
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薩摩亞烏波盧島阿皮亞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陳正平、詹榮桂、黃建華、郭人維、邵廣昭。2011。東沙魚類生態圖鑑。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Pink whipray 
瀕危狀態 VU IUCN 瀕危狀態:易危(VU)     
形態特徵

體盤菱形,前緣微凹。體盤最寬處在體盤的中部稍前。吻略長而尖,稍突出。眼中大,突出。口小。尾細長;尾刺1枚。長大者沿著脊椎骨之位置具一列棘。背面淺褐色,邊緣顏色較淺;腹面淡白。紀錄上最重可達16.5公斤。卵胎生。出生時最大可達55公分,胚胎最初以卵黃為食,然後從母魟那裡獲得額外的營養。本魚種具有配對行為。(2021/7/1 黃世彬編修)

棲所生態

棲息在大陸棚海域,通常接近珊瑚礁附近。以魚類、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包括從南非到太平洋中部島嶼,北到日本沖繩群島的各地海域。臺灣目前僅發現於東沙島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被底拖網和延繩釣漁業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