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ycnocraspedum microlepis
Pycnocraspedum microlepis細鱗厚鼬䲁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Matsubara, 1943) 棲息深度 300 - 500公尺
中文名 細鱗厚鼬䲁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鼬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22 Ophid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細鱗厚鼬鳚 
最大體長 3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鼬魚、鬚魚(澎湖)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西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紀伊半島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小枝圭太、何宣慶。2019。臺灣南部魚類圖鑑。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屏東。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Small scale brotula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短扁平,頭相對較大,眼睛小,眼徑較吻長短,鰓蓋及前鰓蓋棘不明顯。基鰓骨具兩個中央齒落。第一鰓弓具有4個發達的鰓耙。背鰭的起點位在鰓蓋的上方,體灰色,腹部黑色。頭背部顏色較深,單鰭色黑。(2021/7/6 黃世彬編寫)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深海砂泥底質環境,大約在300-500公尺左右深度的水層中,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食。卵生,卵呈橢圓形。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至東海與臺灣海域。臺灣目前僅知分布於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罕見魚種,只有學術研究,無食用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