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cnocraspedum microlepis (Matsubara, 1943)

細鱗厚鼬䲁
細鱗厚鼬鳚
鼬魚,鬚魚(澎湖)
Small scale brotula
深海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Ophidiiformes » Ophidioidei » Ophidiidae » Pycnocraspedum
Pycnocraspedum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Ophidiiformes
Ophidioidei
Ophidiidae
Pycnocraspedum

綜合描述

體短扁平,頭相對較大,眼睛小,眼徑較吻長短,鰓蓋及前鰓蓋棘不明顯。基鰓骨具兩個中央齒落。第一鰓弓具有4個發達的鰓耙。背鰭的起點位在鰓蓋的上方,體灰色,腹部黑色。頭背部顏色較深,單鰭色黑。(2021/7/6 黃世彬編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ycnocraspedum microlepis 上次更新:2021-07-06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至東海與臺灣海域。臺灣目前僅知分布於西南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ycnocraspedum microlepis 上次更新:2021-07-06

尺寸

體長:34: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ycnocraspedum microlepis 上次更新:2021-07-06

棲地

主要棲息於深海砂泥底質環境,大約在300-500公尺左右深度的水層中,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食。卵生,卵呈橢圓形。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300~50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ycnocraspedum microlepis 上次更新:2021-07-06

效益(利用)

罕見魚種,只有學術研究,無食用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ycnocraspedum microlepis 上次更新:2021-07-06